近日,上市肥企2024年年报相继披露。在统计的23家企业中,10家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4家企业2024年净利润实现增长,8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2024年,化肥行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面临多重挑战,各细分领域表现分化明显。氮肥行业整体承压,7家主要上市企业中仅华鲁恒升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其余企业受制于产能扩张、需求疲软、氮肥价格下行等压力营收或利润下滑;磷肥行业则呈现较强韧性,统计的5家企业中,川发龙蟒等4家企业通过产能释放与产品升级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钾肥企业受全球市场格局变化影响,统计的4家上市企业业绩均不理想,营收和净利润普遍下滑;复合肥行业业绩喜忧参半,头部厂商借力产业链延伸与新型产品布局稳固增长,部分企业则受困于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整体来看,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能优化、产业链延伸等策略应对行业波动,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氮肥:
行业承压,仅1家企业营收利润双增长
从统计的7家以氮肥为主的上市企业业绩来看,报告期内仅华鲁恒升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增长,湖北宜化、华昌化工、泸天化、阳煤化工、中国心连心化肥5家企业营业收入下滑,下滑幅度为0.48%~21.02%,华昌化工、泸天化、四川美丰3家企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有所下滑,下滑幅度为28.55%~49.17%。其中,华昌化工和泸天化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下降,阳煤化工出现亏损。
2024年,化工行业普遍承压,行业面临产能扩张、需求疲软、同质化竞争加剧三重压力。氮肥市场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形势。上半年氮肥价格、效益震荡上行,但由于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达产;下半年行情一路下滑。产能增加、高开工、高产量、高库存是2024年下半年的尿素供应端的主要特征。
2024年,华鲁恒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华鲁恒升表示,面对行业景气度较低、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且低位震荡的市场环境,公司深挖内部潜力降本增效,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提质增盈,统筹存量优化和增量升级,充分发挥自身成本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华鲁恒升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3%。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华鲁恒升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重要抓手。
2024年,阳煤化工实现营收108.95亿元,比上年下降20.01%;归母净利润亏损6.81亿元,相比2023年亏损13.66亿元大幅减亏6.85亿元。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阳煤化工表示,受市场环境波动影响,公司核心产品价格显著下滑。同时,贸易业务规模缩减,叠加子公司平原化工停产带来的产销量锐减,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经营承压。
2024年,四川美丰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比上年下降29.0%。四川美丰表示,化肥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尿素和复合肥的价格波动明显,尤其是尿素的年均价环比下跌了13.94%。在复合肥领域,行业正经历结构调整,传统复合肥市场受到高效、环保型复合肥的挤压,预计未来将保持供需增长趋势。
作为化肥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心连心化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1.28亿元,比上年下降1.48%;归母净利润为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6%。中国心连心化肥表示,公司处于行业波动周期,尽管收入略有下滑,但随着新增优质产能的释放及规模优势的增强,最大程度抵御了价格波动及市场疲软对经营业绩的挤压。同时,通过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供应链,有效带动尿素、甲醇、DMF等产品销量提升,保证了核心产品业绩稳定增长。
磷肥:
多家企业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从统计的5家磷化工上市企业报告期业绩来看,川发龙蟒、川恒股份、川金诺、兴发集团4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双增长,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为0.41%~36.72%,净利润增长幅度为14.33%~292.50%。此外,云天化营业收入为615.37亿元,比上年下降10.89%;净利润为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3%。
在4月24日举行的第三十二届磷复肥行业年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修学峰表示,2024年磷复肥行业运行平稳。全行业克服了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下游产业利润微薄且增长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并取得新突破。
2024年,川发龙蟒在磷化工方面成绩出色。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各类磷化工产品合计237.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89%。工业级磷酸一铵在终端的销量占国内销量的54.38%,比上年增长9.68%。此外,肥料级磷酸一铵、复合肥等肥料系列产品产量达到163.76万吨,比上年增长22.95%,实现产销平衡。
2024年,川恒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其中,磷酸及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实现营业收入33.17亿元,创历史新高;磷酸一铵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1%。川恒股份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子公司广西鹏越“20万吨/年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及精深加工”项目投产,以产能释放带动产品销量显著提升。
川金诺同样在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川金诺表示,营收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磷酸收入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市场行情回暖及公司发挥柔性生产优势与成本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兴发集团的磷矿资源储量及产能均居行业前列。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拥有采矿权的磷矿资源储量约3.95亿吨。兴发集团表示,目前公司已稳定实现黑磷晶体单次百公斤级制备,同时正在积极研究黑磷在新能源、医药行业应用,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兴发集团的草甘膦系列占农药收入的95.21%。据2024年年报显示,兴发集团现有23万吨/年草甘膦原药产能,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配套制剂产能10.1万吨/年。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多家磷化工企业争相抢占的赛道。兴发集团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聚焦提质增效,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1.88亿元推动多领域技术突破;川发龙蟒同样在技术创新领域大力发力,报告期内集中攻克磷化工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难题,累计拥有授权专利同比增长19%;云天化持续提升科技研发创新能力,2024年研发费用为5.81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同年还成立了云天化研究院,负责建设公司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云天化2024年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0.89%。公司负责人就投资者关切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时表示,2024年度贸易营收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大豆价格下降影响。同时,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对贸易业务进行了一定幅度的收缩。未来,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提升化肥、磷化工、精细化工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控制和优化贸易业务规模,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稳定、高质量发展。
钾肥:
市场环境致营收利润下滑
整体看,2024年,主要上市钾肥企业的业绩均不太理想。在统计的4家上市钾肥企业中,仅东方铁塔营业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增幅为4.79%,藏格矿业、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营业收入均下滑,分别下降了37.79%、8.97%、29.86%。同时,4家公司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在10.97%~41.07%。
上市钾肥企业的业绩下滑与全球钾肥市场供应格局变化及需求波动有很大关联。全球钾肥产能集中度高,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长期主导市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际政经局势多变,对钾肥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从2024年的市场行情看,我国钾肥价格呈现下跌走势。受港口库存和市场需求浮动影响,氯化钾市场价格先抑后扬,直到年末才有所回升,而硫酸钾的价格走势与氯化钾相近,2024年整体也呈下跌趋势。一方面,2024年,国际钾肥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影响传导到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钾肥大合同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国内钾肥供应整体宽松。
亚钾国际指出,2024年,面对全球钾肥价格波动、老挝出口关税上调等外部冲击,以及内部突发事件的多重压力下,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稳扎稳打推进生产、项目建设,多项经营指标得到改善、钾肥项目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亚钾国际钾肥产量达到181.5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4%;销量为174.14万吨,比上年增长8.42%。其钾肥的不断扩产有效缓解了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2024年,面对外部氯化钾的价格波动,藏格矿业在“降能耗、提效率”上下功夫,实现全年氯化钾平均销售价格(含税)2305.66元/吨,销售成本1167.06元/吨。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藏格矿业顺利推进重点产能增量项目建设与资源储备工作,稳步释放钾锂铜产能扩张潜力。报告期内,藏格矿业在做好青海察尔汗盐湖钾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在产能扩张建设和资源储备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盐湖股份在公告中提到,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司通过剥离亏损板块,包括盐湖镁业和海纳化工,集中资源于氯化钾和碳酸锂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一策略调整旨在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盐湖股份还表示,随着中国五矿的控股,公司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将进一步加强,推动高端轻金属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盐湖股份还将持续推进盐湖提锂项目,预计2025年将实现4万吨碳酸锂的生产能力。
复合肥:
7家企业业绩喜忧参半
在统计的7家复合肥主要上市肥企中,业绩喜忧参半。仅史丹利、新洋丰、芭田股份3家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营业收入分别为102.63亿元、155.63亿元和33.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26亿元、13.15亿元和4.09亿元。云图控股和红四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下滑,未能达到预期。此外,六国化工和金正大尽管营收有所下滑,但净利润仍然保持增长,金正大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106.15%,实现扭亏为盈。
业绩取得增长的肥企纷纷表示,2024年面对行业周期波动,始终积极拓展市场,推进各项经营工作,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新洋丰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新洋丰复合肥销量达435.71万吨,年增长率达5.87%,蝉联全国复合肥产销量第一名。这一成果得益于新洋丰多年深耕的一体化成本优势、客户渠道黏性及产品自主创新,企业经营基本面持续优化。
从产业链布局上看,各企业不约而同地持续推进磷化工产业链布局。例如,芭田股份构建了以磷矿资源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以小高寨磷矿为载体,芭田股份已将业务延伸至新能源领域,并计划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磷酸铁锂。史丹利旗下的松滋新材料公司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新洋丰雷波巴姑、保康竹园沟等磷矿项目持续投产,使其磷资源保障能力和绿色制造水平实现跃升。
除此之外,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各上市肥企业绩取得增长的重要原因。新洋丰表示,通过“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方向持续迭代产品,新洋丰不断释放新型肥料结构性红利,已形成涵盖20多个大类、上百种产品的多元化矩阵,可有效适配大田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多场景施肥需求,在新型肥料赛道上迈出坚实步伐。金正大则在报告中指出,公司全面推进产品结构优化,通过“技术赋能+行业领先的科研实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爆款。公司新型肥料产品实现收入和毛利率上升,收入15.94亿元,增长15.39%,成为第二大业务板块,毛利率比上年提升2.75个百分点。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陈然 马小如
编辑:陈然
审核:翟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