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一季度业绩喜忧参半
2025年4月29日,四大行相继公布了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整体呈现出喜忧参半的态势。
农业银行:净利润正增长,资产质量向好
农业银行是四大行中唯一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银行,其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达到721亿元,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0.32%。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1.28%,较年初下降2BP,拨备覆盖率297.81%,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该行贷款总额26.19万亿元,新增1.28万亿元,增速5.14%,其中个人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达9.27万亿元,新增4595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
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净息差承压
中国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49.11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543.6亿元,同比下降2.9%。该行非息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5.87%,但净息差为1.29%,面临一定压力。在业务发展上,跨境金融服务收入增长12%,境外业务利润占比19%,国际化优势依然明显。
工商银行:营收降幅较大,零售业务受挫
工商银行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6.88亿元,同比下降2.61%,归母净利润841.56亿元,同比下降1.9%。其营业收入降幅在四大行中最大,主要受信用卡不良率(3.5%)和零售贷款风险拖累。不过,该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增长8%,规模优势仍然显著,总资产达51.55万亿元。
建设银行:基建贷款增长,净利润下滑
建设银行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0.7亿元,同比下降5.4%,归母净利润833.51亿元,同比下降3.99%。尽管净利润有所下滑,但该行基建贷款新增1.2万亿,绿色信贷余额达4.7万亿,基建贷款占对公贷款60%,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保险拟与中国人寿合计出资200亿投资中证A500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新华保险公告称,本公司拟就本次投资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签署基金合同,公司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合计200亿规模,认购私募基金份额。该基金旨在通过低频交易、长期持有的方式获得稳健股息收益,存续期限为10年。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该投资符合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理念,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前在2023年11月29日,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还曾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规模高达500亿元的鸿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用于投资上市公司股票。
盘后消息:
1、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当前,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频共振。国家数据局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通交易。
2、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提到,推动重点产品提质升级,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高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落实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低空装备等领域政策措施,支持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航空等领域高端关键零部件质量攻关。组织开展锂电池、光伏等产品质量检查,强化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监督检查。
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的通知指出,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要完善现货市场规则,适当放宽市场限价,引导实现调峰功能,调峰及顶峰、调峰容量等具有类似功能的市场不再运行。
4、农业农村部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
5、自然资源部: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