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近期,债市收益率延续低位震荡走势,10年期国债利率行至1.65%附近。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管理层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依旧较为积极,则债市利率料仍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预计到2025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低点有望触及1.4%甚至更低。目前,建议投资者继续增配债券、黄金等避险资产来对抗全球变局下的不确定性。
利率低位波动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上行3BP至1.49%;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回落2BP至1.46%;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下行2BP至1.62%。
当前,在短期未有更多增量消息,且管理层有意“用好用足”已出台政策的大背景下,债市收益率呈现出了低位震荡的格局。
“可以观察到,现阶段各部委的发力重心仍聚焦于如何尽快落实并用好存量工具,市场中的增量信息不多,这也是债市长端利率几乎呈现横盘状态的重要原因。”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说。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关于“货币政策加快放松的预期”始终存在,而这也是支撑阶段“债牛”延续的关键因素。
中金公司进行的最新债市调查显示,有超六成的投资者认为,货币政策的明显放松会在今年二季度落地——其中,34%的投资者判断会在6月落地、27%的受访者认为会在5月兑现。此外,另有34%的投资者认为会在三季度落地。
“美国加征关税扰动全球贸易和经济,二季度国内基本面表现或依旧承压,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宽松无可厚非,个人认为,短期有望看到降准、降息操作的落地。”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二季度以后,国债利率的破位下行同样值得期待。”
针对“到2025年底,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行至什么水平”的问题,根据上述调查,大部分投资者认为到2025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最低点可能到1.5%甚至更低。其中,判断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可能触及1.5%、1.4%、1.3%甚至更低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46%、19%、7%。
等待消息指引
“眼下,利率暂无明确方向,短期内或将继续震荡运行,等待基本面或央行给予新的催化剂。”东方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表示。
不过,在刘郁看来,即将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以及央行公告的买断式回购规模,或成为市场重新波动的催化剂。
就高频数据来看,经历了4月中上旬超季节性的环比下滑后,4月中下旬港口作业重新变得活跃,最近两周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完成量环比增幅较为显著,多在6%之上,反映了关税调整背景下,企业或从“抢出口”步入“抢转口”的阶段;表观的制造业景气度存在强于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届时市场需关注订单相关的分项数据。
“如果债市收益率因上述因素出现调整,那么建议各机构把握买入的机会。”刘郁认为,“当前市场依旧处于等待收益率下行的阶段。”
齐晟则表示,在债市静候新催化剂的过程中,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票息应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对于利率债来说,目前更建议持有长久期品种。
“考虑到目前债市的需求力量依然较强,叠加边际变化上,关税调整引发的外需风险还未兑现,宏观逻辑尚有反复可能……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仍旧利于债市表现。”一位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鉴于债市向好方向未变,则‘逢调整买入’策略仍可关注。”
建议左侧布局
针对“未来三个月,将采用什么样的债券投资策略提高收益”的问题,根据中金公司调查,投资者边际转向乐观,虽然波段交易仍是投资者的首选(占比43%),但久期策略更为积极,相比上期调查,选择延长久期的投资者占比有较大幅度抬升,至23%(上期为16%),对应缩短久期的投资者占比小幅回落至8%。同时,看空债券的投资者占比也有一定回落,其他策略选项变动相对不大。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在关税政策调整带来不确定性扰动的情况下,当前各机构对国内经济修复压力提升的担忧,以及对潜在政策放松逆周期调节加码的期待,使得债券利率仍具备下行基础。
“展望后续,利率债交易可继续以左侧为主,在向好方向没有分歧的情况下,逢调整买入的思路不变。调整契机可能来自于新债供给、关税谈判、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应用(推出)、地产政策的变化等。当然,调整幅度预计都不大,5BP左右可能就是‘上车’机会。”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称,“对于配置盘,建议按部就班进行配置,当前点位可能不是全年低点,但向下空间有限,利率大幅上行的概率也不高。节奏上,4月底之前预计利率会维持窄幅震荡,5月至6月的波动可能增加,有进一步向下突破的可能,触发剂料在于经济数据。”
“较之于利率债,个人认为,现阶段信用债的相对性价比略好,各机构可在震荡行情中积极把握票息机会。”前述交易员称,“一是,资金面缓步转松利好信用,大部分信用品种已经进入‘正Carry’区间;二是,城投发债管控依然严格,加上5月是信用供给的季节性低点,供求格局同样有利于债市表现;三是,外部冲击加大需要内部稳定,加上化债资金支持,今年信用风险整体偏低。因此,聚焦信用债的布局,目前建议组合上以‘存单+3年期左右的二永债、城投债+长久期地方债’等为主,高等级主体可以适度拉长久期。”
编辑:王菁
责任编辑: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