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大力支持你增加收入了。
4月25日,重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核心是四个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而这四个稳背后,核心是要保障和增加大家的收入。
而此前开年的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李强做开年工作部署,也重点提到:要提高居民收入。
核心内容,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注意啊,支持居民增收,是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关于工资合理增长的,一个是关于财产性收入。
这可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不同增收部分,对应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群体。
我们先说,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增长。
这个主要是优先解决低收入者的就业和增收需求。
事实上,最低工资的标准,去年以来,全国各省都已经有不同程度地落实。
拿最近地讲,今年一月份,山西也开始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上调,
山西省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调高了170 元。其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小时工资,也纷纷上调工时标准。
这一调整让低收入群体直接受益,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对于每小时工资的增长,也意味着在相同的工作时长下,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可用于提高生活质量。
而就在去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发布了《山西省202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明确: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与增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重点内容有2点:
1)2024年全省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6%,上线为9%,下线为3%;
2)上述工资指导线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的所有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分配。
虽然企业工资指导线,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它是政府对企业工资调整的明确建议,具有强烈的风向标作用。
此举可视为政府向企业发出的“调薪”积极信号。
还有福建省,2025年4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要上调了,涨幅还不小。
这次,福建最低工资调整非常明确,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设立四个不同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265元到1895元不等,平均水平也提高到了2100元!
年均增幅在4%左右。
我们搜集资料统计了下,2024年,大约有16个省,纷纷上调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央层面也在发力。
就在国常会召开后的2月13日,发改委还下达了以工代赈中央投资50亿元的计划,预计吸纳12.3万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据测算,2025年,以工代赈规模,还会加大。去年四季度,国家就提前下发了90.5亿元的以工代赈专项投资。照粗略估计,超过140亿的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已经下达。
总之,今年保护低收入者的扶持力度,那确实是大大超过往年。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全国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都出现了下降。如果低收入者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开年就给低收入者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是社会维稳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所以,最低工资和以工代赈,是个社会托底安排。
那么我们普通人工资收入,会有提高吗?
体制内会更容易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涨工资,可以直接国家下指令,国企涨工资也相对容易。如果是身在普通民企的员工,最切实际的,就是国家努力让经济好转起来。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就是在做这个事。
除了工资合理增长外,总理说的,还有个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这个收入,面对的对象,可就至少是中产群体了。
因为你首先得收入高,才有财产呀。主要财产嘛,一般来说,主要就是房子和股市。
为啥这条单独拎出来说呢?
这也跟经济下滑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增速均保持在8.5%以上。
然而,2022—2024年,这一增速持续下滑,2024年2.4%的增速,更是创下近二十年新低。
据经济观察报梳理,2024年,共有15个省份公布了财产净收入增速,其中北京、江苏等5省份,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过去三年,北京财产净收入,均为负增长。
要知道,财产净收入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收入来源,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等四类。
拿北京来说,2024年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为12205元,约为工资性收入的五分之一,总额和比例均大幅度高于其他14省份。
我们知道,想要获得财产净收入,就意味着首先需要拥有资金去获得一定的资产。这几年,财产净收入负增长,说明大量中产阶级:
遭遇了财产贬值问题。
比如房子和股市。而当中高收入群体的财产净收入增速出现波动时,全国层面的消费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曾提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
而2022年国发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代表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占,虽然只占总人口的比例近三分之一,但占整个消费比重的近50%。
因此,提高中产群体收入,意义也相当重大,中国不能少了这个消费的主力军。
显然,光靠工资收入的增长,对这个群体的帮助,不是特别大。
而如何稳住房子和股市,增加财产性收入,才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提高发达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核心手段。
我们看到,2月5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新春第一会”上强调,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
毕竟,房价稳住了,才有信心和预期,去消费呀,经济循环也才能正常啊。
还有,大家又爱又恨的大A,一场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似乎也已经开始。
包括国内的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前段时间也忍不住在朋友圈写下:“2025年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开始”。
两个月前,他还不是这个论调。
那么,2025年,你说,大家收入会增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