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营收、净利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占比均在7%左右,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随着年报季的结束,A股去年的整体业绩情况出炉。
Wind数据显示,有54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近六成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正增长、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半数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其中,多家“顶流”浮出水面,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688443.SH)以营业收入同比近24倍的增速遥遥领先,成为2024年的营收“增长王”;TMA(偏苯三酸酐)龙头正丹股份(维权)(300641.SZ)去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近120倍,拿下利润“增长王”之位。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能够保持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而稳健的增长并非易事。在54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过去三年(2022~2024年),营业收入能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仅380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仅350家,占比均在7%左右,这些持续高速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万亿营收“俱乐部”再添新员
从营业收入来看,Wind数据显示,5404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1.77万亿元,同比下滑0.73%。其中,3033家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的正增长,占比56%。
营收总额靠前的大多为“中字头”,其中,7家上市公司去年营业收入过万亿元。“两桶油”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601857.SH)以3万亿元左右的营收遥遥领先,尽管增速略有下滑。
中国石化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7万亿元,中国石油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94万亿元,“两桶油”合计日赚165亿元。
中国建筑(601668.SH)位列第三,去年营收2.19万亿元。另外,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平安(601318.SH)去年的营收均在1万亿元左右。
中国平安是去年万亿营收“俱乐部”中的唯一金融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万亿营收“俱乐部”成员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21年至2023年均为6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稳居前三,2024年随着中国平安的加入,达到了7家。
去年,营业收入最少的两家上市公司为海创药业(688302.SH)、康乐卫士(833575.BJ),两家均为医药生物企业,其背后也有着行业的特殊性。
药企尤其是创新药企业,通常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变现周期长。去年,海创药业研发项目进度及商业化建设持续推进,尚无药品获得商业销售批准,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康乐卫士同样如此,该公司正在向商业化制药企业转型,疫苗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上市销售。
地产板块整体亏损近1590亿
从净利润来看,5404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下滑2.31%。其中,4030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5%,2569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占比48%。
利润规模靠前的大多来自金融业,去年,1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过千亿元,其中包括5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人寿),2家石油石化企业(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国移动。
工商银行(601398.SH)依旧稳坐“盈利王”之位,去年实现净利润3658.63亿元,日均超过10亿元。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的净利润分别为3355.77亿元、2820.83亿元和2378.41亿元。除了这4家银行外,其余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未超过2000亿元。
同样的,净利润“千亿俱乐部”成员也很稳定,2023年为8家,2024年新加入了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601628.SH)。
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厚,去年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1266.07亿元、1069.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109%。
另外,去年有1374家公司亏损,其中,亏损总额靠前的清一色是房地产企业,万科A(0002.SZ)亏损494.78亿元、*ST金科(000656.SZ)亏损319.70亿元、绿地控股(600606.SH)亏损155.52亿元、金融街(000402.SZ)亏损110.84亿元。Wind数据显示,地产板块(申万一级)去年整体亏损近1590亿元。
7%的企业近三年持续高增长
在营收增幅方面,去年有5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超过10倍,其中2家为医药生物企业。
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24倍的业绩登顶,主要是由于该公司的产品获批上市,正式开展商业化拓展并产生销售收入,而上年同期仅有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等产生的少量营业收入。
和展能源(维权)(000809.SZ)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倍,增速位列第二,该公司称是因混塔业务收入迅猛增长。和展能源主要从事风机混塔装备制造业务和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
和展能源此前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3.83亿元,故而成功摘帽。
但值得注意的是,和展能源的营业收入中,有3.56亿元为关联交易形成的混塔业务收入,且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去年第四季度。为此,交易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关联交易价格定价的公允性、混塔业务收入的可持续性、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等。
另一家药企亚虹医药(688176.SH)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14倍,位列第三,其情况与智翔金泰类似,该公司旗下两款产品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商业化,2024年度销量增加。
在净利润增幅方面,有17家公司去年同比增长超过10倍,其中,正丹股份去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1949.39%而登顶。
该公司的“泼天富贵”主要缘于去年4月美国TMA生产厂家宣布永久性地关闭生产线,导致全球供需格局瞬间巨变,海外市场对中国TMA需求增长显著,正丹股份TMA销售数量及销售单价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同时,正丹股份也成为2024年的首只十倍股。今年一季度正丹股份业绩继续高增长,实现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558.59%。
另外,广西能源(维权)(600310.SH)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倍、思特威(688213.SH)、华北制药(维权)(600812.SH)、安迪苏(600299.SH)净利润均同比增20倍以上。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能够保持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而稳健的增长并非易事。
Wind数据显示,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过去三年(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正增长的企业有1278家,净利润持续正增长的企业有719家。
其中,营业收入能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仅380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企业仅350家,占比均在7%左右。这些持续高速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力设备、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
责任编辑:王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