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有关情况,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外贸出口、促消费、扩内需等领域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即将在5月20日正式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旨在通过法治手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强化权益保护,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广大民营企业对这部法律的落地充满期待。”
金融支持:精准施策助力民营企业融资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多项举措。她表示,未来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业一策”的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丛林表示,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也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同时创新增信方式,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进一步优化,还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专项担保。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此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了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经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在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和消费领域,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外贸板块,优先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一季度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超过2400亿美元,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承保金额大幅上升。此外,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为外贸新业态提供信用保障。
在鼓励民间投资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已有地方作出了实践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与信贷政策相匹配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从“项目找资金”变成“资金找项目”,有效提升了对接的效率。
同时,丛林还介绍了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贯彻落实法律“投融资促进”方面的重点推进举措。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从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制、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四个方面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市场准入问题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破壁垒、拓空间、优服务”三方面推动法律落实。
在破除准入壁垒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联合多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清单范围,并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集中整治行动,后续将转为常态化推进。同时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数据显示,今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数量占比超过80%。郑备强调,民营企业若遇到准入壁垒问题,可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专栏反映,相关部门将及时核实处理。
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郑备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目前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2025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鼓励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
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项目服务,发布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的重大项目信息,在项目推介对接、前期工作和报建审批等方面提供规范、高效、便利的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往哪投、怎么投”。同时将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用地、环评等要素和资金保障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服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参与标准制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修复制度,助力民营企业迸发更多创新活力。
规范执法监督: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针对民营企业关注的强化执法监督问题,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表示,针对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种种执法乱象,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司法部将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要求,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下一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法律要求,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司法部将加快建立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设立企业联系点,听取各类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邀请各界人士参与监督,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牵头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司法部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对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问题查纠整改,坚决纠治到位。同时,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进行抽查,对整治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分析研判,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要时提级办理,对整改不力的进行督办。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司法部将抓紧研究起草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针对行政执法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监督程序和责任体系,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