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白沙液|五十三优兴衰启示录

  • 曾几何时,伟人亲自更名,白沙液无疑被赋予一份独特的荣耀。那条因酒定名的“白沙液街”,记录着它当年的辉煌。

    “市场小,产能也小,白沙液是个好品牌,但现在‘抱着金娃娃讨饭吃’。”有接近白沙液的人士坦言,目前其市场主要依赖自然销售,聚焦在本地婚宴,“行情好时,每年能有个五六千万吧”。

  • 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产品结构,白沙液的布局中,酱香明显高于兼香。这就带来了理念动摇:如果始创者对兼香优势都缺乏坚定的信念,如何让消费者为之买单?

文|刘保建

编者按:为唤醒“五十三优”历史价值、激活品牌生命力,云酒头条特推出“寻访国家优质酒”系列活动及文章。

我们将深入企业一线,系统梳理“五十三优”的历史文化脉络、工艺传承体系及市场突围经验,通过全媒体平台向行业及消费者传递“国优”品牌的真实价值。

作为行业媒体,云酒头条始终关注白酒产业生态多样性。此次行动既是对计划经济时代品质标杆的致敬,更是为区域酒企提供价值重估的公共平台。

现诚邀“五十三优”企业与我们共同书写这段产业记忆,让“国家优质酒”不再只是博物馆的标签,而成为消费市场的活性资产。

联系人:田洪涛

联系电话:18663826979

5月初,夜幕降临,长沙气温还是蹿上了30度,浓烈的烟火气在这座城市持续弥漫。

这晚,长沙人李开勇与朋友吃起烧烤,落座先掏手机在美团下单。随后,一款白沙液酒被外卖小哥送到——500ml、光瓶、52度、兼香、58元。

在吃辣、搓麻的“老长沙”眼里,白沙液酒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曾经,拿起经典绿标葫芦瓶奔赴夜宵摊,是“老口子”的待客之道,但如今已不同以往。

李开勇是一位老饕,他说这种现象在逐渐减少,“喝白沙液越来越少了”。像他,偶尔在外卖下单买瓶尝尝,而不是在家囤一些。

白沙液是长沙名酒,凭借伟人命名曾名噪一时,开创兼香也在行业留下漂亮一笔,并跻身“五十三优”行列。然而,随着市场变迁,这家老牌酒厂在过去20年逐渐褪色,慢慢淡出了行业视野,知晓的人越来越少。

市场化浪潮席卷之下,白沙液的辉煌留在昨天,今天正处于“缓步爬坡”。未来会是什么样,也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寻找白沙液

在城市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当下,那些镌刻昔日印记的老街,显得弥足珍贵。

白沙液街,长沙岳麓区唯一一条百年历史老街,街区内有古樟台、溁湾古井、防空洞、溁湾桥等历史遗址。游客往往会到此一游,感受长沙的厚重和风情。

这条街原叫溁湾桥路,是长沙酿酒业盛衰的见证者。清中叶到民国期间,溁湾镇有酿酒槽坊近30家,尤以同茂长、德兴长知名。1952年,长沙市烟酒专卖公司正是在同茂长基础上成立“国营长沙酒厂”,有三栋独立砖墙厂房,酿酒车间最初坐落在河东白沙古井旁,后也一并搬迁至此。

长沙酒厂最初取白沙井水酿酒,酒质、味道不错,“麓山大曲”曾是湖南省外宾招待酒,标签上印着“仿茅台”。

直到1974年,命运迎来了转折。

据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记载,当年伟人到湖南考察,家乡干部向他敬上当地产白酒,毛主席品尝之后说,“酒质味道不错,不叫‘仿茅台’,就叫‘白沙液’好了。”“白沙液”自此得名。经过伟人亲自更名,品牌也被赋予了一份独特的荣耀。

上世纪80年代,物质相对匮乏,白沙液酒销售得一片红火。白沙液街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当时买白沙液要到门市部排队,买到一瓶高兴一两天,接待亲友也很有面子”。

白沙液经典的葫芦形状白色瓷瓶装,成为一代长沙人记忆中的经典。甚至溁湾桥路也改名为“白沙液街”。用一款酒为一条老街改名,白沙液酒当年辉煌可见一斑

90年代初期,白沙液销售走上巅峰时刻,产品不仅走出长沙,还一度远销至东南亚。产品也屡获大奖,尤其在1979年、1984年、1989年连续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章,是令长沙人骄傲的“国优”品牌。

从90年代中期,白沙液走向没落。有人告诉云酒头条具体时间是1999年2月,“此后走向历史性低迷”。

白沙液那时走向没落,有着重要的行业背景。

其时,白酒遭遇了首次调整周期: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假酒案件频发的影响,以及产能过剩危机。这些巨大变故,让所有白酒企业都陷入停滞,一些名酒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

经历连年亏损,到2003年,酒厂已负债累累。经过长沙有关部门动员,这家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原书记和厂长李应国成了白沙液董事长。

这一年,白沙液酒厂还搬迁了,白沙液街老厂房拆迁,整体迁往老城区外的观沙岭。

白沙液酒厂搬迁,有两个说法:一说企业改制需要;二说是酒厂周边均为居民区,限制了扩大产能,因此1987年便在岳麓山乡观沙岭村建新厂

今天,麓山才苑的商品房正是盖在白沙液酒厂原址上,周围不时传来菜场的吆喝声。住在白沙液街的一位老人说,仍怀念“当年的那个酒香”。

“隐形”的20年

对于白酒企业,每一轮的行业调整,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机,与对手的差距往往是在这个时期拉开的。

关键点在于,能否借此机会反思原有发展路径,在重建新认知中,把握到未来的趋势。

白沙液故事,就说明它当年没做到。90年代前期,白沙液酒一路高歌猛进,产品供不应求的同时,市场也冒出了许多假货,导致负面的声音越来越多,进而出现销量下滑。

客观而言,这个问题大部分企业都会遇到。不过,白沙液并没有重视到,反而将思路“岔开了”。

当时酒厂一些负责人认为“白酒已经是个夕阳产业,白沙液销量下滑是行业大背景正常下滑”。恰逢啤酒产业正处在扩张期,判断啤酒才是未来酒水消费主流,公司重心转向啤酒。

白沙液确实涉足过啤酒业务,在90年代还能生产3万吨,推出过“白沙王”“力源螺旋藻”品牌。显然,前者对标了长沙啤酒厂生产的“白沙啤酒”。

就在白沙液将发展重心押注啤酒之际,白酒行业迎来强劲复苏——特别是2003年,行业开启“黄金十年”增长周期。长期徘徊在200元左右的茅台酒一路上涨,经过八次出厂价上调,零售价一路突破了2000元大关。

在这一关键行业分水岭到来之际,泸州老窖依托国宝窖池群,推出了日后在高端阵营占据一席之地的国窖1573,定位超高端的水井坊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沱牌舍得、洋河蓝色经典、红花郎等中高端品牌相继孕育。随着它们渐次崛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端白酒潮流加速到来。

除了市场结构显著升级,营销模式也进入“渠道驱动”,过去依赖的广告驱动和大流通,被品牌塑造与渠道运营所替代。这一阶段,五粮液首创专卖店模式,口子窖实践酒店“盘中盘”策略,二者凭此创新均成为市场最大受益者。

那时的白沙液,还困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甩不掉的包袱。在名酒抢攻长沙时,白沙液难以组织反击。随着产品结构、渠道迭代与市场脱节,品牌逐渐隐形,产品近乎绝迹。

白沙酒业的一名高管表示,这些年,白沙液给人的印象确实是销售放缓,但其实企业生产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市场层面“一直在做调整”

“白沙液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做好,这很令人痛心。”一名湖南酒业人士谈到,白沙液“隐形的20年”正是其他酒厂发展壮大的时期。对比“兼香三驾马车”中的白云边、口子窖,白沙液已严重掉队。

云酒头条从一名内部人士方面了解到,“白沙液这些年不是没做好,其实一直没有做”。董事长李应国一直将精力放在房地产上,“主要在郴州”

▎李应国

长沙媒体曾报道称,“湖南正大集团、湖南景上置业的董事长李应国,是湖南改革开放后绕不过的一位企业家——大刀阔斧改制白沙液酒厂,随后进军地产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实控人对酒业业务的重视不足,导致白沙液经营思路趋于保守。

此前,有经销商提出与酒厂合作成立销售公司,却未得到回应。湖南本地人喝白沙液的越来越少,原因是“广告在长沙也做得很少,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品牌”。

市场小,产能也小,白沙液是个好品牌,但现在‘抱着金娃娃讨饭吃’”这名人士感叹,目前市场主要依赖自然销售,聚焦在本地婚宴,“行情好时,每年能有个五六千万吧”。

2013年前后,业界曾传出洋河与白沙液商谈收购消息,“尽管有大佬牵线,但几轮谈判下来,并没没共识”。最终洋河选择了湖北十堰的梨花村,完成了首笔省外并购。

今年,白沙液再次传出与资本对接动态。据知情人士透露,“交易开价区间为2-4亿元,因报价过高未谈拢”。

“90后”操盘

近年来,白沙液的营收仍未达到企业预期,基本在原规模上“略有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2017年,白沙液又迁往长沙宁乡关山古镇,建成年产千吨、储备万吨的“白沙液酒庄”。此前白沙液曾受困产能不足,至此拥有了稳定的规模化酿酒基地。

2020年,酒庄正式投产,白沙液市场开始新一轮发力,重新上市经典葫芦瓶形产品。李应国之子、90后海归李金龙,担任白沙酒业副董事长,开始操盘白沙液线上销售业务。

从李金龙的访谈可知,白沙液的市场思路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立足长沙大本营市场,这也是李应国一贯的策略,属于白沙液的“守势”;二是通过电商渠道拓展销售并放大品牌声量,可视为“攻势”。

长沙作为白沙液大本营市场,向来是各大品牌必争之地。据估算,长沙酒类市场规模约130亿,外省品牌占80%,省内强势品牌酒鬼酒、武陵酒、湘窖等颇具竞争力。面对基本盘被挤压危机,李金龙感叹:“只能跟他们打‘巷战’”。

李金龙想到的一个突围方式,要增加曝光:“让大家知道白沙液又回来了,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做”。

▎李金龙(图源:仁创糖酒会)

电商渠道,恰好为其思路提供了方向。2023年,作为一个传统品牌,白沙液酒在线上收获“意外之喜”。于是,李金龙便收回线上品牌运营权,与部分电商达人合作,发现“高端老酒、光瓶酒受到追捧,复购率挺高,口碑也不错,超预期。”

在短视频中能看到,李金龙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在线上发布有趣内容(如他演的许多个人短剧),展示白沙液的故事、卖点和文化底蕴,“让更多人知道,尤其要传递给许多年轻人”。

他还不满足于线上,又把这种“网红”运营思路延伸至传统渠道。2023年,白沙酒业与长沙烟酒店老板签订“108将”项目,希望这些商家成为白沙液酒的KOL,“我们来提供服务,他们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做品牌上”

目前,白沙液产品虽覆盖了百元到2000元价格带,但主销产品仍是集中在200元左右的走量产品。李金龙对此解释,“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必须走小而精的路线,以产定销,不能盲目扩张。有的人会觉得这样不够有志向,但我觉得饭要一口一口吃。”

电商的动作,最终为了锁定品牌声量放大。他认为,白沙液历经多年辗转重回市场,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口碑。分阶段发展,电商首先是个好机会,“因为它可以增加品牌声量”。

未来怎么样?

白酒行业谈兼香,总是绕不开白沙液。

兼香原来没有,有从白沙液开始。1972年,长沙酒厂为开发一款接待专用酒,派技术人员前往贵州茅台和四川泸州老窖学习,吸取两大香型代表工艺特长,开发出了独特“浓头酱尾”的混合型大曲酒,上市后受到欢迎。

1978年,轻工业部把白沙液定为“兼香型”,自此有了“兼香鼻祖”。

所谓兼香,是含有两种主体香。它也很快超越米香,跃升为白酒第四大香型。

近年来,兼香迎来规模扩张期。2024年,白云边挺进80亿,口子窖突破60亿。与此同时,郎酒兼香目标直指100亿,伊力特也在今年春糖亮相兼香产品。

然而,开创者却没什么兼香动作。

时间拉远看,白沙液不像白云边、口子窖那样专注兼香,对兼香始终游离,并未将其视为核心战略。前文谈到,90年代初期,白沙液涉足啤酒,1991年也开始酿酱酒。

湖南酱酒,首屈一指是武陵。“兼香开创者”却酿酱酒,会不会显得有些荒诞?

但白沙液对跨界导致的价值稀释,毫无芥蒂。

白沙液酒庄投产一期窖池102口,满负荷生产,可年产原酒500吨(其中酱香400吨,兼香100吨),白沙液二期车间正筹建。未来酒庄将形成3000吨原酒年产量,其中酱酒2000吨,兼香1000吨。

白沙液高管说,“今天的白沙液,既有‘红色档案’‘典藏’这种比肩一线名酒的酱香型白酒,也有‘红润’‘今典’这种亲民平价的优质兼香型白酒。”

可见,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产品结构,白沙液的布局中,酱香明显高于兼香。这就带来了理念动摇:如果始创者对兼香优势都缺乏坚定的信念,如何让消费者为之买单?

白沙液的掉队,是“五十三优”企业分化的缩影。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凭借严格评选制度和专家质量把控,从全国数万家白酒厂中选出“五十三优”与“十七大”。它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在历史文化、产品质量等方面是优秀者。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能否随着市场竞争持续进阶,考验每一家企业。如今,有些名酒、国优品牌站上了行业金字塔尖,也有许多像白沙液的企业在历史中蒙尘。

按照李应国的设计目标:2025年,白沙液年销售应该达到5亿,2030年实现25亿任务。想法是好的,但当前身处行业调整期,2025年目标注定率先轮空。

一个企业的崛起,需要抓住重大机遇。白沙液的复兴故事,要等到未来书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起底”白沙液|五十三优兴衰启示录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