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去银行存定期买理财钱却不见了,涉及金额上亿,如何防范?

  这里是《21理财私房课》!

  在银行存定期、买理财钱却不见了,最近客户经理诈骗客户巨额资金的案件把大家惊呆了,一个是7年诈骗28人超千万元;另一位金牌客户经理骗了31位客户1.6个亿,长达13年的时间里都没人发现。这些触目惊心的诈骗案背后,藏着怎样的诈骗套路?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案例一:存定期、买理财钱却转进了银行客户经理私人账户

  据北京海淀检察院5月7号披露的案例,银行理财经理彭某,在上门服务的时候,以业务需要为由引导客户输入密码,客户本以为自己办的是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业务,实际上操作的是转账,钱都转进彭某自己账户了。

  案例二:号称内部高收益理财竟是庞氏骗局

  另一名客户经理更不简单,整出了庞氏骗局。今年4月份,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判决书揭开了这场持续13年的金融诈骗案,光大银行一支行客户经理席某,在办理业务中虚构“银行内部高收益保本理财产品”“保本保息”,让客户购买,操作过程中通过大额取现再转存、POS机等方式,把客户资金转入了自己控制的账户。

  席某在13年的时间里骗了31名客户、共1.6亿元。期间用新客户的资金给老客户付高额利息,所以前面投资的客户拿到利息后并没有发现是骗局,直到有一天维持不下去了才“东窗事发”。

  做假还做全套,席某的这些诈骗操作就是在银行网点里实施的,她也让客户签理财产品协议书,协议书上也盖章,只不过都是假的,章是私刻的。被她骗的客户很多都是老年人,一听 “银行内部”“保本保息”立马就信了。

  分析&提示:

  这两则案例中,客户经理主要利用了客户对他们的信任,把客户让他们办的业务偷偷换成了别的业务,把客户的钱变成了自己的钱。一个把存定期和买理财换成了转账业务;一个装模作样办理财业务,但办的是假理财,实际上钱进了客户经理自己的账户。这也暴露了这两家银行内控形同虚设,未发现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给客户造成较大损失。

  近年来金融诈骗频发,《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诈骗罪占比高达17.08%,仅次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排第二。

  那么怎么识别骗局呢?《21理财私房课》提醒你:

  首先不要太信任客户经理,办理业务的时候最好自己操作,不要让客户经理代替你操作,更不能告诉客户经理密码。

  其次不要相信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承诺高收益并且保本的都是骗子,因为高收益一定伴随高风险,不可能保本。如果是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话,可以上中国理财网查一下有没有这款产品,也可以打银行客服电话验证产品真实性。购买后还可以打开银行APP看看持仓信息跟购买信息是否一致,你的存款、理财产品或者基金等等都可以在APP里查到。

  出品丨21世纪资管研究院

  策划 | 方海平

  内容 | 唐曜华

  视频 | 卞显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视频丨去银行存定期买理财钱却不见了,涉及金额上亿,如何防范?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