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企业沦为人才“培训基地”,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正在上演一场比速度与续航更残酷的战争。
何小鹏在《晏会厅》的一声怒吼,撕开了行业光鲜外衣下的暗流涌动。看似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实则早已陷入“挖人—被挖—再挖人”的恶性循环。
这不是简单的人才流动,而是一场关乎企业生死、行业未来的资源掠夺战。
董明珠曾痛批挖人是“流氓行为”,何小鹏如今的愤怒呐喊,本质都是对行业“创新空心化”的绝望。
当所有企业都在忙着“摘桃子”,却没人愿意“种树”,当技术攻坚被“挖角捷径”取代,所谓的“弯道超车”,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幻象。
何小鹏的怒了!
“挖人”太猖狂
2025年5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晏会厅》访谈中罕见发飙,直指部分企业“用三倍工资挖人”的行为是“走捷径式模仿”,虽能快速积累技术人才,却摧毁了行业创新土壤。
他强调,这种“少走弯路”的投机行为,本质是放弃自主研发的短视之举,最终导致“超越仅停留在价格层面”的恶性竞争。
这番言论不仅揭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争夺战的冰山一角,更将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的深层矛盾摆到台面。
有网友听到这番批评,认为这是在影射谁。
对此,小鹏汽车公关团队紧急澄清“非指汽车行业,而是中小型科技公司”,试图淡化行业内斗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董明珠早在2023年就曾痛批挖人是“流氓行为”,直言“偷技术挖人才的企业没有未来”。
相较董明珠的直接亮剑,何小鹏的“含蓄批判”更显新势力在巨头环伺下的微妙处境。既需维护行业体面,又难掩被挖角的切肤之痛。
所以,高薪“挖角”真的应该受到谴责吗?
目前舆论对“正常人才流动”的定义出现分歧。支持方认为,市场机制下员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无可厚非,高薪挖角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必然现象;
反对方则指出,核心技术人才的批量流失会导致企业研发断层,尤其对小鹏这类依赖技术壁垒的新势力而言,无异于“掏空承重墙”。
像小鹏汽车这类新势力车企的职工流失率一直不低,这也侧面印证了其对人才保卫战的迫切性。
新势力的“中年危机”,
小鹏汽车陷入困境
尽管2024年小鹏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30%,但财报显示其全年净亏损超57亿元,汽车毛利率也远低于特斯拉和理想。
2024年小鹏汽车投入35亿元用于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AI技术研发,并计划招募4000名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既要招人又怕被挖”的悖论让小鹏陷入两难。
截至2025年5月,小鹏汽车股价较2022年高点跌超20%,市值不足理想汽车的1/3。即便推出“万人股权激励计划”,将核心员工绑定至2028年,却因股价长期低迷导致行权价值缩水,难以抵御头部企业的“现金+股权”双重诱惑。
当同行Offer直接开出现金年薪80万+价值30万的限制性股票,而小鹏的股权激励在股价腰斩后只剩账面数字。这种“远期画饼”与“即期兑现”的差距,让小鹏的人才护城河岌岌可危。
尽管小鹏公关否认针对特定企业,但舆论普遍将矛头指向小米汽车。
更微妙的是,雷军作为小鹏汽车早期投资人,曾为何小鹏站台背书,如今却从“投资人变竞争对手”。这种身份转换,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残酷现实。
新势力的生死淘汰赛已经开始!
2025年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从2020年的87个锐减至32个,哪吒、爱驰等二线新势力接连“崩溃”,哪吒汽车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产,员工工资拖欠超6个月。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前五大品牌占据78%的市场份额,留给小鹏等腰部企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
这种“要么晋级要么淘汰”的高压环境,让人才争夺成为生死战——抢到核心团队就能加速迭代,反之则面临技术落后的灭顶之灾。
不同于传统车企背靠集团输血,小鹏、蔚来等新势力自诞生便面临“烧钱-融资-再烧钱”的循环。
当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摊薄成本、跨界巨头携资本优势降维打击时,新势力的人才、资金、渠道短板被无限放大,形成“越被挖越虚弱,越虚弱越被挖”的恶性循环。
行业调研显示,80%的新能源车企在自动驾驶、电池管理等领域存在技术同质化问题。当自研突破困难、专利壁垒失效,挖角成为最快捷的技术积累方式。
某业内人士透露:“一家新成立的电动车企,通过挖角小鹏、蔚来的核心团队,18个月内就推出了号称‘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实际代码相似度超过60%。”
这种“创新投机主义”正在摧毁行业的技术信仰,让真正投入研发的企业陷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困境。
总 结
何小鹏的愤怒,本质是对行业“创新空心化”的焦虑。
当“三倍薪资挖人”取代“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攻坚,当人才流动异化为“拆东墙补西墙”的零和游戏,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透支未来。
对小鹏这样的新势力而言,既要抵御巨头挖角,又要在销量、利润、研发间走钢丝,其处境恰似行业淘汰赛的缩影。
生存压力下的每一次人才流失,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何小鹏的抨击,不应只是一次情绪宣泄,而应成为行业反思的起点。毕竟,当所有企业都忙着“摘桃子”而没人“种树”,整个产业终将面临“无桃可摘”的危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中,唯有回归创新本质,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驶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消息
科技每日推送:《何小鹏批“三倍薪资挖人”言论引热议,小鹏汽车公关回应》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