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18日刊登题为《印度能否帮助苹果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本月表示,印度将在针对美国市场的iPhone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5月初宣布公司最新季度业绩时表示:“今后大部分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原产国将是印度。”
他还表示,越南今后将生产几乎所有在美国销售的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
这一决定旨在减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苹果公司供应链以及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影响。
印度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莱赫·查克拉博蒂认为,苹果将更多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不仅带来了巨大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仔细分析会发现潜在的挑战,包括相对于中国在成本上的竞争力不强、劳动力市场的僵化以及供应链的脆弱性”。
查克拉博蒂强调,由于零部件成本更高且工厂效率相对较低,在印度生产iPhone的成本要高出5%至10%。
“此外,这项投资的财政影响值得仔细考量,尤其是在税收、基础设施投资和潜在补贴方面。”查克拉博蒂说,“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对于降低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据估计,目前全球20%的iPhone的产地是印度。据彭博社报道,截至2025年3月的12个月里,苹果在印度生产了价值220亿美元的iPhone,较上一年增长60%。
这家美国公司计划,至2026年,在印度每年生产的iPhone将超过6000万部,在目前的产量上翻一番。
在印度,iPhone主要由三家代工制造商组装——富士康、和硕联合科技以及塔塔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富士康是三者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承担印度大部分的iPhone生产。
印度政府最近还宣布了一项旨在完善该国电子制造体系的新政策。
此次生产转移对苹果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该公司传统上严重依赖中国大陆工厂生产其产品。
但特朗普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令苹果公司陷入困境,并迫使其重新思考战略。
特朗普后来批准对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部分产品实施临时关税豁免。华盛顿和北京日前就调整对彼此加征关税措施达成一致。
印度“法律行家”公司的创始人什里贾伊·谢特向德国之声表示,要成为苹果公司真正独立的制造中心,印度必须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技能和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他说:“虽然这对印度的商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机会,并且提升了印度公司在一些跨国企业眼里的地位,但这也给本已充满变数的中印关系增添了一层复杂性。”
谢特认为,将大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可能会在技术和专业知识转移方面遭遇挑战。
他强调说,“鉴于当前的地缘政治状况,指望中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生产设备能够以所需速度转移(到印度)实在是天真”。
他认为,“考虑到经济因素、熟练劳动力以及供应链重建,最终结果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专注于半导体与嵌入式系统的印度因迪半导体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尼库·沙阿认为,印度有能力满足未来所有iPhone的要求,但其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强调,获得更多iPhone订单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提升地位的机会,“但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其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政策限制”。
沙阿表示,“虽然这符合‘印度制造’的倡议,有可能将印度转变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比如过度依赖单一跨国公司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