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IPO|成立15年从未盈利:博泰车联网再次递表港股,以价换量能否夹缝求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背后的供应链企业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2025年3月25日,智能座舱供应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泰车联网”)再次向港交所递表,拟登陆主板。该公司曾于去年6月28日首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此次IPO拟募资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增强技术等方面。

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2022—2024年(下称“报告期”),博泰车联网营收持续增长,合计营收突破50亿元。虽然收入连年增长,但博泰车联网成立15年来始终未能实现盈利,其中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12亿元。

此外,由于上游供应商高度集中,博泰车联网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下游主机厂客户对成本要求严苛,其又较难将价格全部传导至客户,受到上、下游双重挤压。在车企自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趋势下,博泰车联网未来还存在客户流失的风险。

4月2日、5月22日,就持续亏损、客户流失风险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博泰车联网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报告期亏损超12亿元,“温和定价”换取市场份额

招股书显示,博泰车联网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提供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为汽车主机厂,核心产品为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据中国乘联会和灼识咨询数据,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快速提升,按收入计,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53.4%增至2024年的82.3%。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互联及沉浸式驾驶体验需求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博泰车联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25.57亿元,三年时间收入实现翻倍。

然而,收入的增长并未给博泰车联网带来利润的增长,其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未能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博泰车联网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5.41亿元,三年间累计亏损高达12.77亿元。

对此,博泰车联网在招股书中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经营历史有限、研发高投入、前期大量投资尚未实现规模经济、投资于吸引及保留人才等。

报告期各期,博泰车联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77亿元、2.35亿元、2.07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8%、15.7%、8.1%;行政及销售开支中员工成本分别为2.17亿元、2.15亿元、3.47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7.8%、14.3%、13.6%。

博泰车联网还称,尽管公司的业务运营持续增长,但公司预计于2025年将继续录得经调整净亏损。

需注意的是,博泰车联网的亏损,背后还与其自身低价抢占市场的策略有关。

博泰车联网在招股书中称,由于国内智能座舱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采取温和定价方针,对产品开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吸引新客户及挽留旧客户,并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报告期各期,博泰车联网中端域控制器平均单价分别约为1703元、1885元、1965元。其中,SoC芯片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核心组成部分。招股书显示,同期中端SoC芯片驱动智能座舱的行业平均单价在1500~2500元之间,可见博泰车联网的产品定价处于中下游价格区间。

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居高不下,利润空间遭上下游双重挤压

除了自身的研发、人力等支出,博泰车联网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样居高不下。

在上游行业中,博泰车联网上游的芯片、屏幕等核心零部件几乎都是集中度偏高的行业。以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为例,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合计高达85.2%;而同年前五大中控屏集成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56.8%。

另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前五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座舱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为77.66%;同年中大尺寸中控液晶屏前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为79.27%。

上游芯片、屏幕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导致了博泰车联网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博泰车联网前五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2.1%、40.8%、56.6%,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期,博泰车联网材料成本分别为8.35亿元、9.03亿元、17.47亿元,占同期销售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9.7%、71.4%、77.5%,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8.5%、60.4%、68.3%。

除了受到上游供应商挤压,博泰车联网来自下游客户的压力同样不小。

一方面,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有数百家市场参与者,市场相对分散、竞争激烈。招股书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我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前五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2.8%。同年,博泰车联网的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细分市场收入为24.41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11,按收入计市场份额仅为1.9%。

另一方面,受行业竞争激烈、汽车价格战影响,主机厂对设计要求和成本要求严苛。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博泰车联网又采取温和定价的方针,或难以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全部转移至下游客户。

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由于德赛西威(002920.SZ)和华阳集团(002906.SZ)具备一定规模优势,毛利率能达到20%左右,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偏低。

作为对比,报告期各期,博泰车联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2.5%、15.1%、11.3%。

更值得关注的是,博泰车联网未来或还存在一定的客户流失风险。

近年来,车企一直致力于自主开发智能座舱及车联网解决方案,以应对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且若干车企已成功开发出自有解决方案。如小鹏汽车天玑AIOS智能座舱系统的图灵AI芯片将于今年二季度量产上车,蔚来汽车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已量产上车。

对此,博泰车联网在招股书中表示,部分客户或会选择自行开发智能座舱及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此举或会减少客户对其解决方案及产品的需求,进而对公司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读懂IPO|成立15年从未盈利:博泰车联网再次递表港股,以价换量能否夹缝求存?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