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在华“扫货” 中国创新资产走向全球舞台中央

  每经评论员 金喆

  近日,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宣布,将以总额60.5亿美元的价格,获取三生制药(HK01530,股价20.05港元,市值480.9亿港元)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在全球(除中国内地)的权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是中国医药创新的高光时刻,更反映出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创新药正逐步迈向“全球舞台中央”。

  过去,中国医药产业出口主要以原料药和低端仿制药为主;而当下,全球药企纷纷来中国收购创新药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跨国大药企从中国公司通过授权许可获得的新药资产,分别占当年全部许可资产的29%和31%。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医药行业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研发效率等核心能力方面实现了系统性提升。以辉瑞此次重金收购的PD-1/VEGF双抗药物为例,中国企业在这一细分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2024年5月,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在中国获批,它是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药物。自去年至今,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对外授权PD-1/VEGF双抗药物。业内人士称,若想寻找优质的PD-1/VEGF双抗药物,中国是不二之选。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中国创新药正在打破“跟随式创新”的固有模式。曾经,天价肿瘤药从海外进入中国市场;如今,性价比更高的中国药品和研发管线开始在海外市场挖掘潜力。短短十年间,这种转变得以实现,背后是政策、资本与技术协同发力的结果。

  然而,中国创新药今日的蓬勃发展,既得益于过去十年如“卧薪尝胆”般的技术积累,也离不开对全球医药产业变革的精准把握。站在这一历史转折点,我们在为每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欢呼的同时,更要审时度势,把握好三个关键的战略支撑点。

  第一,要抢占“创新制高点”。中国药企需要坚定不移地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加强源头创新,勇于在前沿领域布局,构建难以被替代的技术壁垒。

  第二,需打造“产业护城河”。强化政策和资本的支持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引导长期资金投入早期研发,避免因“扎堆热门赛道”而加剧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审评审批、医保准入等环节,降低创新药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源头创新的知识产权。

  第三,应建立“全球话语权”。以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成果和临床数据为基石,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医药创新的“中国标准”,进而提升中国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影响力。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起点,中国药企需要进行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既要抓住对外授权实现变现的机会,更要培育引领全球创新方向的核心能力;既要合理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更要能沉下心来,忍受“数十年磨一剑”的寂寞,专注于创新研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若云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跨国药企在华“扫货” 中国创新资产走向全球舞台中央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