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不躺平

6月27日,“正和岛2025案例共学年会暨AI+先行者创新大集”在合肥继续进行,本次大会以“向新力”为主题,千余位企业家共同探讨AI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与商业格局。

在大会上,正和岛案例共学首席导师、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以《中国的国运和企业家作用》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演讲。

中国每次的战略机遇都是从波动走出来的,因为中国经济的势能、体制势能、人口势能都非常强大。

演讲中,宁高宁结合了时代变革和自身经历,重新解读了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中国经济在惊涛骇浪中一路壮大,不断绽放新的生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历史的启示也在证明:真正的机遇,往往孕育在波动之中,且属于那些理性乐观、持续行动的人。

以下是宁高宁在正和岛案例共学年会上的演讲全文。

口 述:宁高宁 正和岛案例共学首席导师,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

编 辑: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每次来到正和岛年会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好不好。

经济好不好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角度来说,政府有政府的角度,有政府的数据和方法,经济学家也有经济学家的角度和方法,我作为一个退休国企的人,也有自己的角度和方法。

但自从参与了不少正和岛的活动以后,接触了更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创业者,包括他们的角度和方法后,我会发现对企业本身真正有作用、有价值的可能是在综合了所有信息后企业自身的感觉,你不需要受到更多的和你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信息和思潮的影响。

但是今天早上跑步还有人问我,经济周期什么时候能够走出来?

我跟他说:第一,我说了可能也不准,真准了,也是碰巧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我们经济循环的理论基本上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循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讨论其中的供求、平衡,几年一个周期,而没有像今天这样出现如此多的黑天鹅事件,今天换总统、明天打仗、后天贸易政策又都变了。

所以拿过去这种理论来讲今天的循环就很难了,今天要落到产业、落到企业中去。

02

刚才在这分享的几个人当中,我应该是年龄最大的,那在我看来,从企业角度来讲,什么样的人能够面对当下的经济发展情况、市场的变化呢?

如果站在悲观和乐观的坐标上来看,应该是偏乐观20%的人成功概率比较高,因为偏悲观可以显得很有道理、很有逻辑、很有深度,但那只是一种态度,不是行动,当然,过度乐观也是问题,所以我觉得今天应该用一个偏乐观20%的心态来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回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到今天还没到30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从当时的8、9万亿到今天的130万亿,从百分之三点几的全球经济占比,到今天约17%的占比,如果我们站在当时那个节点来看往后30年,可能所有的理论、所有的经济周期都是无力的,但偏偏这30年都是一直在往上走的。

如果再让我们站在2025年看2055年,我不一定看得到,你们肯定能看到,那你们会怎么看这个发展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企业家在态度上或者说对经济判断上,可以先把这个主调定下来。

很多人说我是一个天生的乐观者,但我其实不是,是我经历的事情使我变得乐观。我记得90年代中期在香港华润,当时华润有家很小的上市公司叫永达利。这个永达利别看小,是后来的华润创业和华润啤酒还有华润置地的前身。

我们当时发行了一个债,不到2亿美元,没多少钱,但当时感觉钱挺多的,我们去做路演,那时候中国经济还处在调整期,我们到欧洲转了一圈,喜欢买债券的更多是欧洲退休养老基金,因为比较保险。

后来我们见到了一个认为可以去看中国、看中国香港经济的一个投资基金经理,这个人对中国相当悲观,他说:不要跟我说中国,我不想听,告诉我香港就可以了。

我们就跟他讲香港,讲永达利的情况,讲完之后,他说你们这个资产组合如果从我自己建立的模型来看,是不会投资的,但你们讲的过程中讲到了管理团队、讲到了未来的发展以及对目前业务的分析,我觉得讲得很好,所以就乐观地对你这个团队来做投资,投你1000万美元。

当时永达利的股票是3元,一年之内升到了30元,相当于这个人仅仅因为对这个团队的乐观,就赚了10倍以上,虽然他判断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没看到乐观因素的话,也就不会有这笔投资了。

这里再分享一个华润啤酒的故事。华润啤酒的第一家国外合作伙伴是南非的,后来又变为总部在英国的、后来又扩张到美国的SABMiller(南非米勒)。对方占45%的股权,因此每次啤酒厂的并购都要经过SAB董事会的同意,大家都因此觉得很烦,担心以后的审批会很麻烦、很慢,要知道华润啤酒连续并购了70多家啤酒厂,才整合成今天的版图。

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SABMiller的董事会虽远在千里之外,但从来在批准投资上不拖延、不犹豫,恐怕投资慢了。

后来我也受邀加入了他们的董事会,在讨论中国投资项目的时候,SABMiller的董事长说:“你们不用花时间告诉我们那么多细节了,你们就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吧go to fish where the fish is。”这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渴望,华润啤酒他持股了20来年,赚了大概100倍,投了几个亿的股票,后来几百亿卖给了别人。

再举一个例子,前面的演讲有人提到地产不好,很多房地产项目都暴雷了,目前市场上不单是楼价跌了,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股票和债务都出了很多问题。但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们,华润置地没有问题,现在还是2000多亿市值,还有几百亿盈利,还在买地、卖楼、开商场,现在有100多家万象城,未来还要再开20多家,这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乐观带来的。

华润置业不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没有在房地产高峰期助推资产继续升值,只是做了一个在地产行业与城市生活、城市功能更有联系的商业模式,并在这方面去下大力度,到现在变成了最盈利、市值最高、销售额最大的地产公司。

它其实没做什么,只是别人不见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华润打算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觉得太慢了,资金周转的太慢了,做完了只能放在那里慢慢收租,也没有多少盈利,但今天来看,又不一样了。

我们需要以一种理性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发展,在经济形势很好的时候,大家都乐观,你要有理性,当经济形势没有很好的时候,你则需要乐观。选择一个乐观的行业,今天依然有很多行业发展的很好,如果你在的行业不太好,那你就选其中乐观的企业作为对照学习的目标。

如果这个行业、这个企业都不能做到很好,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团队,这个团队最终会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如果团队也没有,那你也可以把自己做好,把握好自己对经济的认识,做好自己的资产管理。

03

整体来讲,我觉得企业家是没有资格躺平的,因为它给予了你责任和使命,你选择了这条道路。当然,大家可能会觉得今天老是说乐观,老是说一些鸡汤的话,但其实乐观不是乱来一气,乐观是找未来,找创造的。

我比大家都大几岁,给大家简单回忆一下中国过去这么多年是怎么一次次走过来的,今天来看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还充满不确定性,俄乌冲突、加沙冲突还没有结束,美国也在不断制裁我们,看起来无论全球还是我们的经济都比较困难,但其实中国经历过很多波动。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当时泰国、马来西亚、韩国都很惨,货币贬值150%以上,股市、楼市大幅度下降,债务大幅度出现问题,香港也一样,恒生指数从16000跌到6000,当时华润正好在卖的一个楼叫灏景湾,当时卖8万元/平米,后来差不多一两个礼拜的时间内,这个楼从8万元跌到了4万元左右。

包括中国当时的外资、贸易、汇率也受到了很多影响,反过来看,在当时那个节点觉得真可能要完蛋了。但是中国恰恰在那一年因为汇率的稳定和国内经济政策的稳定,反而成为了整个亚洲区经济稳定的基石,由此中国也改革了内部的很多金融制度,并开启了中国“世界工厂”之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提供了更多的出口,为之后加入WTO做了很好的准备。

等到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双子大楼被恐怖分子劫机炸了,石油价格大涨,全球股市、贸易、经济一定程度上都停滞了,所有人都在关注恐怖分子还会做到什么程度?

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机遇?美国当时要靠中国一起来反恐,也要和中国一起来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当然尽管当时中国经济规模没有那么大,但也要反恐,这由此带给中国一个近10年的战略机遇期,当时美国不反对中国,觉得中国是可以和它一起反恐的力量,由此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中国也很快加入WTO,这十年是中国发展非常快的十年,虽然短期存在一些问题,但长期看是有利的。

2007年、2008年就更严重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财政部把九大银行全部叫过来,每家银行必须接受让财政部持股,否则没有信心,整个市场就乱了。也就是这时候中国的工业化也走到最快速度的时候,制造业大国、“基建狂魔”开始诞生了。

很多人说是美国人选择不做工业,给中国人做,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它不是选择,是自然转移的一个过程。美国人只是在局部上选择了更赚钱、更短期的东西罢了。

我在80年代到美国求学,那时候美国就已经没有钢铁产业了,我在学校里做的第一个案例就是耐克运动鞋,全球销售,但美国没有工厂,我当时听了就非常吃惊,美国公司在美国没有工厂,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设工厂,并全球销售。

2008年中国又走出来了,且有了很好的发展,包括后来的欧洲债务危机,都制造了很多的波动,中国每次的战略机遇都是从波动走出来的,因为中国经济的势能、体制势能、人口势能都非常强大。

一直到新冠疫情开始,新冠疫情的冲击非常大,三年下来大家都觉得有点受不了,包括到今天消费乏力,很多人也认为很大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改变了大家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但是新冠疫情背后也显现了两件好事:第一是供应链,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供应链是全球最强的供应链,并由此中国也更加重视供应链、产业链的掌控;第二是数字化,尽管疫情对很多行业造成了冲击,但是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包括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都得到不断发展。

可以说这一路走过来,不是我自己乐观,你听完我讲的这些是不是也更乐观了?经济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如果你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且悲观地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能干了,肯定是不行,何况作为企业家,你也是没有资格去躺平的。

04

再往下说,中国经济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好,全球大变化也罢,中国要做的就是持续创新、发展和不断找到它自身的新发展模式和经济模式。

今天我们可能看不出来,因为到今天为止,中国经济的所有发展方式,在经济学上并没有被很好地总结过,也没有被很好地分析过,中国这些所谓的经济政策是凭着当时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制度往前推动的。

政府该发挥哪些作用?外贸该如何管理?产业园区又应该怎么做?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需要去仔细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就像我们今天在的合肥,这座城市的产业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可能合肥的一些长远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智能智造都不一定能像今天这么繁荣。

就像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但关税战进行到现在,究竟打了谁的脸,关税战、贸易战本身在理论上、在经济学上就是个笑话,在实践上也是败局。

不过反过来来讲,特朗普给中国人上得最好一课,就是将研发、科技创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企业如果只是重复建设、扩大规模,提供价值、效率并不高的产品是没有出路的。

什么有出路?就是研发、创新,探索新的世界。十多年前,可能大家都不敢想象中国的生物制药业在世界上能做到数一数二,甚至国外公司花十几亿美元来买中国的生物制药专利。

包括中国企业的出海,中国的能源革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都能看到很强的发展后劲。在出海方面,中国企业的柔性发展、中国供应链的韧性都让中国企业能够更快地全面出海,实现国际化、全球化;在能源方面,无论是各种新能源,还是核能的发展,中国都是在全球遥遥领先,可以说等到能源产业再实现一次革命性发展,中国可能真的不需要太多的传统能源,并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些方面来讲,中国都是乐观的。

最后还是要说,企业家应该要保持乐观,做好你自己的业务,这是基本的职责,任何说不行了,我不能做了,一定是你对你自己企业家的身份和定位出现了认知问题。

今天早上我和一众企业家去跑步,整趟跑下来,不管说多巴胺,还是内啡肽,反馈都是正向的。事实上,每天跑完步后,正念神经因素会刺激你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工作,会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同时也会刺激你的内分泌系统有更正常的调节、身体有更好的能力得到发展。

从这方面来讲,保持正念、乐观的心态,不光是企业能做得好,你自己也会更加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就讲这么多了,谢谢大家。

排版| 小元| 微澜轮值主编| 夏昆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宁高宁,不躺平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