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
日前,据港交所官网,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为技术”)递交主板上市申请。IPO前,英特尔持有公司4.64%股份,中信证券旗下中证投资持有公司2.96%股份。
招股书显示,瑞为技术利用三大视觉智能体作为通用构建模块,已开发并交付涵盖民航、商业空间、货运物流等应用场景的多品类视觉智能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8.9%。
业绩刚扭亏
商业化尚处早期
瑞为技术的视觉智能产品目前处于商业化的相对早期阶段,直至2024年才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收入0.78亿元、2.42亿元、3.9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28亿元、-0.33亿元、828.8万元。
瑞为技术提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已产生重大亏损净额及经营现金流出,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若公司未能及时且高效地开发引进新技术与产品,或未能优化现有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得市场认可,这可能会对未来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竞争地位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研发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7.5百万元、46.6百万元及53.1百万元。公司已经并计划继续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这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成果,并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营运现金流量造成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瑞为技术的毛利率经历了显著提升后小幅回落,流动资金的流动比率却呈下滑态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5.7%、40.8%、39.8%,流动比率分别为2.21、1.64、1.39。
不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
应收账款营收占比攀升
招股书披露,瑞为技术的大客户集中度在逐年攀升,但却不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
报告期各期,来自公司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收入的40.3%、59.1%及73.6%。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来自我们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各年度收入的14.7%、24.0%及31.7%。
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针对于AI+民航的系统集成商、针对AI+商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工业综合体或公共工业园区开发商╱运营商以及门锁制造商及集成商,以及针对AI+货运的电信公司及车载设备制造商。
瑞为技术直言,公司该等客户的依赖使公司面临无法控制的风险,包括彼等的财务稳定性、对产品需求的变化或彼等业务策略的转变。若任何该等主要客户减少订单、延迟付款或终止与公司的业务关系,可能会导致收入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识别及争取新客户通常漫长的过程并具有额外的成本,因此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替代该等客户损失的销售。公司无法保证会与该等客户维持稳定或长期的关系,亦无法保证彼等将继续以相同的水平或商业上有利的条款购买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瑞为技术称,公司不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无法保证客户将定期继续购买公司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甚至根本不会再次购买。
此外,公司无法保证企业视觉智能产品行业将持续吸引新客户以实现收入增长,原因是其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客户对企业视觉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新使用场景扩展速度以及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及需求。
招股书显示,公司面临与客户或关联方延迟付款及违约相关的信贷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34.5百万元、174.5百万元及307.2百万元,占收入比率分别约44.87%、72.31%、77.72%。
瑞为技术表示,由于客户经营或财务状况欠佳,或因其自身客户延迟付款导致客户无法付款等无法控制的因素,公司可能面临无法收回所有有关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风险。若客户延迟或拖欠应付款项,公司或须计提减值拨备或撇销相关应收款项,从而对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常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