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北方卫浴老厂的43年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我不是再造一个品牌,它的品牌里过去流淌的这种基因,这种血液它是不能完全换掉的。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过了43年,惠达唐山老厂门口的黑猫、白猫还在。

“一般门口都摆狮子、摆麒麟,但在惠达的工厂门口为什么是两只猫?”

面对初来乍到者的疑问,惠达多年来已习以为常。

其实一打听便心中了然。

1982年,王惠文以28万资金起步,同64名工人一起共建“黄各庄陶瓷厂”,也就是惠达的前身,成为改革开放首批冲锋的民营企业之一。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总设计师这句至理名言的鼓舞下,惠达决意做一只好猫。

这一做就是43年。

惠达旧厂门口的黑猫与白猫雕塑

创业几年后,惠达快速成长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卫浴品牌,35年后的2017年惠达敲钟,成为国内最早在A股上市的卫浴品牌……

43年前,黑猫、白猫被视作企业的精神图腾定在门口,43年后,黑猫和白猫,站在时代的岔路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老朋友的到访。

距离上一次吴老师来惠达,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2015年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发布,在全国掀起“中国制造之问”,业内更是引发巨浪,相关企业纷至沓来,吴老师先是受邀去佛山调研,随后便北上来到了惠达。

那一年,他与董事长王彦庆共话“中国制造转型突围之路”,十年后,当两人再度坐到了一起,聊的内容变得又新又具体:关税战、全球化、智能工厂、宏观消费等等。

2015年吴老师在惠达

话题更新的背后,既是一个全新品类在中国的迅猛崛起——2014年智能马桶全国年销量仅108万只,10年后突破1100万,是为数不多实现十倍数增长的单品——同时也是一家卫浴企业的嬗变:

“从惠达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家中国卫浴企业不断成长的一个历程。同时也看到中国家庭在安全、环保、健康等各个领域的迭代与进步。”吴老师感慨道。

2025年吴老师在惠达

十年嬗变

十年风雨,惠达的变化尤为明显。

其一,是公司成功上市,被呈现在了公众视野之下,惠达从制度到管理,发生了质的跃升。

其二,是全球化纵深发展。作为国内最早出海的卫生陶瓷企业,1992年,惠达的自主品牌便远销海内外出口创汇,截至目前,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主品牌渠道。

其三,是企业年轻化,历经王惠文、王彦庆两代传承后,惠达迎来了第三代“85后接班人”,惠达总裁王佳。

其四,最直观也最为吴老师所津津乐道的变化,还是惠达在智能制造、产品技术创新等多重变革。

2025年,吴老师与王彦庆再聚首

这几天,吴老师走访了惠达唐山总部4号线工厂,这座成立于2018年的工厂,是中国卫浴企业在制造端进化的缩影。

放眼望去,在自动化的传输系统上,由机器人负责喷釉、修坯,随后便是128米长的燃气隧道窑,三个烘干窑,高度集成的马桶制造过程一气呵成。工厂还设有三座智能立库,像一个智能停车场,生产线上的马桶自动入库、自动为大数据所标记。

吴老师在4号线工厂看机器人施釉

满负荷生产下,年产量可达140万台。

吴老师比较后说道,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生产能力,种因得果,正是如此规模的投入,才让更多的创新变革有了肥沃的土壤。

“‘马桶盖现象’后的十年里,令全世界意外的,是卫浴行业在生产线和产品智能化方面所发生的变革,机器手代替了大量的施釉工,避免了困扰业内多年的尘肺病;而原本需要靠肉眼进行的检测,在5G环境下,如今只需几秒钟就能拍下几千张照片完成;甚至我们现在买到的智能马桶还实现了全水路杀菌等功能。”

换言之,生产线革命与终端产品的迭代交相呼应,中国制造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做好的智能卫浴”。

十年前,那只不远万里被人们背回来的马桶盖,吸睛点是:抗菌、可自动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具体的“先进标准”掌握在欧美日等领先国家手中。

十年后,智能与创意不断地在中国的产品上涌现,惠达的智能马桶可以自动调节水温,通过着座感应点落锁实现儿童防护等等。

除了肉眼可见的功能变革,还有藏在深处的综合技术能力。

2025年,惠达自进水口便配置了90%以上阻垢率的阻垢过滤器,水路内嵌紫外线照射器,以99.99%灭菌率实现裂解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除菌效果;水路终端的清洗喷嘴采用抗菌材质,使用前后会通过紫外线深度照射杀菌。

以此为基准,惠达卫浴牵头制定的智能马桶全水路杀菌团体标准,为智能卫浴产品提供了拥有了统一、可量化、高门槛的“深层健康”评判标尺。

4号线工厂检测台上的马桶

与产品功能一起精细化的,还有日益清晰的用户画像,十年前,消费者被笼统定义为“新中产追求美好生活”,当下的智能马桶有了极度聚焦的用户群体:精致妈妈、资深中产、新锐白领。

“说不定世界有一天会追捧中国的马桶盖。”十年前,王彦庆曾这样说道。

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一半:过去三年,中国智能卫浴行业总产量连续突破千万台,生产份额占全球生产量69%,销量占全球市场的64%。

更重要的是,与中国产品一起走出去的,还有中国的智造能力、制造工艺和先进标准。

据王彦庆介绍,在全球市场上,惠达积极致力于研发本地化,除了按照当地标准生产,惠达还不断洞察当地需求进行“中国式微创新”,这样“全球+中国”的合璧能力也成为惠达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卫浴品牌的标准也因此得以通过优质的产品输出与表达。

王彦庆在现场发言

正如吴老师所言,“中国产业在智能化上的变革,最终化作企业在行业理解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上的变革。”

或许谁也没想到,当年背回的日本马桶盖,如今成了中国技术出海的船票。

43年“初心”与“进取心”

十年嬗变后的惠达,就像驶向未来的忒修斯之船,被时光雕刻出全新的模样,智造、机器人集群、柔性制造、领先标准,任何中国最先进制造工厂里有的一切,都能在这里寻觅到踪迹。

但细细看来,43年打造的企业内核又在船体中若隐若现。

4号线工厂的门前,立着7间有年代感的小瓦房,门上写着厂长室、财务室、生产科等“古早”的字眼,那是这家企业最初的办公空间。

不止如此,另一座老旧的三层小楼突兀地立在工厂厂区中央,那是创始人王惠文退休后办公的所在地。

“爷爷腿脚不方便了,还是天天要过来公司。”惠达卫浴总裁、第三代接班人王佳笑着解释道。

吴老师与王佳(右)在老办公楼前

它们与智能工厂形成时空对话,这是惠达刻意保留的“记忆坐标”。

“惠达”,惠取王惠文的名,达是波及四方。

唐山被誉为“北方陶瓷之都”,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只卫生陶瓷,但让它走遍大江南北的,是像王惠文这样背着陶瓷跋山涉水,立志“山不过我就过去”的企业家。

惠达创始人王惠文

中国改革开放企业史上,几乎所有的“名场面”都能在惠达上找到对标:

1994年,从意大利引进110条立式灌注生产线,引进先进技术资源;为了赶超佛山陶瓷,耗费重金引进人才;

1999—2000年,王惠文提出“宁砸千万件、不售一次残”,先后砸碎出厂的三等品、二等品,最终为惠达打造了只做“一等品”的品牌心智。

2001年,作为最早出口创汇的企业,惠达继续借助中国加入WTO的东风,走向全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到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海外业务贡献率仍占惠达全部营收的28%。

43年前创业初期的惠达老厂

2008年,50多岁的王彦庆接班,主导了惠达三轮“转型之战”。

第一次,由外销主导型向内销主导型的转型,成了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破局点。

第二次,由To B为主到工程、零售并举,将惠达从一个“供应商”变成了消费品牌。

第三次,“马桶盖现象”爆发后,惠达启动“智能化、整体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新战略进军整体卫浴市场,创建5G数智化工厂、自主研发智能马桶,与此同时,对接更高水平的资源,与跨国公司、家电灯具龙头企业、顶级设计公司对接合作,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造。自此,惠达品牌开始在国内市场向更高突破。

到了王佳一代,企业的“初心”和新一代的“进取心”并存。

所谓“初心”,既是当年质量优先的惠达的“匠心精神”,也是多年来只专注卫生陶瓷领域,并不越界或膨胀的勇气:与惠达同期建立的陶瓷厂,曾有不少去了钢铁、水泥、煤矿、房地产等“快钱”领域,最后,这个赛道上只有惠达还在继续前行。

惠达的7座老砖房

在吴老师看来,惠达的企业文化,就像保留在新工厂前的那些砖瓦房一样,留存于这家企业的血液中。

这得到了王佳的认同:“我不是再造一个品牌,它的品牌里过去流淌的这种基因,这种血液它是不能完全换掉的。”

而王佳的“进取心”,指向更遥远的未来,下一个十年,她致力于将惠达从一家综合卫浴企业转型为“健康卫浴专家”,成为一家提供全场景健康解决方案的卫浴品牌——以卫浴产品为入口,将消费者隐形的健康需求转化为显性的功能,将冰冷的参数竞争转向温暖的健康解决方案,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口”。

关于她的经营理念,王佳和父辈们一样,喜欢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

“我爷爷建厂的初心是让黄各庄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父亲讲,我们要做所有老百姓都能用上的好质量的中国产品。我的愿景是,我希望惠达是一个广大的消费者特别认可、值得信赖的卫浴品牌。这句话是我认认真真想了好久,才确定下来的。”

王佳在现场谈惠达的“未来十年”

下一个“十年”

从某种程度上,惠达一家企业的坐标重置,与宏观世界的变化同频共振。

单单以2025年为例,企业界首先经历了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的关税战。

其次,便是重点行业的余震未平,暂无起色。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依旧处于颓势,早春未现,信心待修复,这直接影响卫浴企业的传统大盘。

第三,从更长远的周期看,大国转型“消费崛起”,这恰好是一个自下而上,充满“盲盒式”惊喜,亟待企业家大展身手的领域。

惠达卫浴工厂

那么,包括惠达在内的企业,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

对话的现场,吴老师提出两个方向:

对外,中国企业有望“拉平微笑曲线”,从国内的存量市场,转向全球的增量市场。

“过去中国企业的能力集中在成本和规模优势,两端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力薄弱,因此处于微笑曲线的末端,如今,像惠达这样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已经拉平了这一曲线,通过产业智能化,我们的基础与规模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得到保持,同时我们在品牌能力、在核心技术乃至在全球行业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了极大的飞跃。”

未来,中国企业将带着这些能力,通过跨境电商,通过品牌出海,甚至通过企业出海的新姿态,参与全球市场,参与全球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

对内,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尤其是庞大的中产阶层,依然会给中国的卫浴行业带来很大的可能性,但这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2025年,吴老师在现场发言

在吴老师看来,惠达的43年,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响应时代命题、不断自我突破的43年。

“当下,企业或许已经穷尽技术,让一个智能卫浴变得非常完美,但企业仍然会找到很多创新点。更重要的是,再过十年、二十年,消费者仍然需要一个好房子,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好的卫浴产品。”

结语

“为什么惠达能活43年?”

这是王佳见到吴老师时,便急不可耐抛出的问题。

吴老师沉吟后回答:企业家和行业因素分别五五开,企业如人,投射着掌舵者的性格,等到你的性格养成了,也会变成你的性格。

吴老师与王佳

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历程。

如今,惠达新大楼里也摆放着一只黑猫和白猫,与“前辈”相比,它们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对猫的想象:体态圆润、动作不羁。

黑猫“惠惠”看地,寓意脚踏实地,白猫“达达”看天,寓意“仰望星空”,据悉,王佳正在主导了两只猫的IP化,以Z世代的符号焕然新生。

从沉默的石雕,到灵动的IP,从一家乡镇陶瓷厂,到全球卫浴版图的主要力量,从“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惠达如猫一般,既敏锐地捕捉机遇,又始终保持优雅、独立与进化能力。

这家企业的43年嬗变,或许早已回答了王佳的问题:活下来的秘诀,是永远比时代早变一步。当思考一家企业如何走得更远时,答案其实一直都在企业家自己身上。

“老猫守护底线,新猫探索边界。”

“达达”(白猫)与“惠惠”(黑猫)

本篇作者| 和风月半|责任编辑|何梦飞

主编|何梦飞|图源|VCG、现场拍摄、网络

时代造就企业家,企业家也影响时代,企业赛道的长度和雪的厚度决定了战略的意义。吴晓波激荡讲堂秋季课即将开启,9月19日—9月21日,和吴晓波一起前往海滨之城大连,开启“周期之门”。

点击下图▼立即了解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一家北方卫浴老厂的43年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