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家居行业董事长们接连留置、立案、跳楼坠亡,背后真相几何

2025年盛夏,家居行业的天空格外沉重。

据报道,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000785.SZ)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林朋于7月27日被证实坠楼身亡,享年57岁。此前,汪林朋于4月17日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并被立案调查,其直接持有的3.72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7月23日,留置措施被解除,变更为“责令候查”,汪林朋返岗履职,但仅4天后便发生了坠楼事件。

成都富森美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森美”,002818.SZ)于7月25日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长刘兵被留置。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至7月,短短三个月内,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相继坠亡,红星美凯龙(601828.SH)创始人车建兴、富森美董事长刘兵接连被实施留置措施。

这四位行业标志性人物的密集出事,在资本市场与产业界激起层层涟漪。这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跌宕,更折射出房地产深度调整周期下,家居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家居行业,掌门人密集震荡

家居行业头部企业的掌门人接连卷入风波,时间线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每一起事件都牵动着行业神经。

7月27日,家居行业头部企业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被曝跳楼身亡。

今年4月曾被立案留置。2025年4月17日,居然智家公告,公司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家属的通知,其于近日收到由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汪林朋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

随后在2025年7月23日,公司再度公告:留置措施已解除,变更为“责令候查”,汪林朋已回到工作岗位正常履职。

然而,仅4天后的7月27日,57岁的汪林朋以坠楼方式结束了生命,距离其1999年接手居然之家、开创“先行赔付”模式已过去26年。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汪林朋以125亿元财富值位列第2188位。

汪林朋的悲剧不是孤例。7月17日,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在广州坠亡,警方初步调查归因于“个人原因”。更令人唏嘘的是,次日靓家居便宣布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止运营。这位1998年凭借东鹏瓷砖代理权赚取第一桶金的创业者,以开放管理风格著称,最终未能扛过行业寒冬。

不仅如此,家居行业还有两位被留置的掌门人。今年5月,红星美凯龙创始人、总经理车建兴被实施留置,7月19日其辞任总经理职务,仅保留执行董事头衔,此时公司已预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9亿~19.2亿元。

7月25日,富森美董事长刘兵被留置的消息披露,当日公司股价应声大跌,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反映出对管理层动荡的担忧。

四家头部企业的核心人物接连出事,且涉及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行业巨头,这在家居行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事件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风光的企业正在经历的煎熬,更是一个行业深度调整的阵痛缩影。

企业经营困局

从千亿市值到生存边缘

四位掌门人的命运轨迹,与其掌舵企业的发展曲线高度重合。当行业红利褪去,曾经的扩张神话难以为继,企业经营的脆弱性集中爆发。

具体来看,居然之家曾是国有控股企业。公开信息显示,1999年,年满30岁的汪林朋临危受命,出任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当时的居然之家,是国有控股企业,仅有1家门店,营业面积不足3万平米,还只是北京的一个小卖场。

接手后,汪林朋通过首创“先行赔付”模式重塑行业信任,推动公司扩张至全国29省310城的414家卖场,并于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成功上市,将公司更名为“居然之家”。2024年12月,公司再次更名为“居然智家”,以推动数智化转型。

巅峰时期居然之家市值超千亿元,汪林朋个人身家达368亿元。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其财富已缩水至125亿元。

居然智家2024年营业收入为129.66亿元,同比下降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9亿元,同比下降40.83%。毛利率从2021年的48.14%降至2024年的29.33%,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显著下降。

富森美与红星美凯龙的处境,则反映了头部卖场的共性难题。富森美2024年营收14.30亿元,同比下降6.18%;净利润6.90亿元,同比下降14.39%。

红星美凯龙2024年净亏损则扩大至43.20亿元。事实上,2023年及2024年两年时间内,红星美凯龙净利润合计亏损已达51.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预告净利润亏损15.9亿~19.2亿元。核心原因是“家居零售市场需求减弱”。公司坦言,行业受“供应波动和需求下滑双重夹击”,这与富森美提到的“地产调整与消费收缩形成双重压力,市场呈现高库存、低周转特征”高度吻合。两大巨头的业绩颓势,印证了家居行业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博弈的残酷阶段。

靓家居的结局则是中小家居企业的生存样本。作为区域连锁品牌,其业务覆盖装修、建材、家具等全链条,曾被视为“整装模式”的探索者。但在行业内卷加剧下,长期亏损耗尽了企业元气。公开信息显示,其停止运营前已资不抵债。这与2025年上半年15家披露业绩预告的家居企业陷入亏损的整体态势一致,折射出中小企业在资金链与市场需求双重挤压下的生存困境。

业绩承压仍大额分红

股东疯狂套现

家居行业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仍大额分红,大部分流入了实控人手中。

据报道,近几年,汪林朋通过频繁减持套现与获取高额分红,累计获利超40亿元。

公告显示,2023年7月,居然之家控股股东居然控股通过4次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达1.99%;同年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亿元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10%的居然之家股份。经计算,二级市场减持与协议转让合计为居然控股套现约26.7亿元。由于汪林朋持有居然控股94.02%的股权,这部分套现资金绝大部分流入其口袋。

2019年至2023年,居然之家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4.99亿元。按持股比例估算,汪林朋从中获得的直接及间接权益分红接近20亿元。

再来看富森美,富森美股权结构比较集中,刘氏三姐弟合计持股80.11%,其中刘兵43.7%,刘云华27.7%、刘义8.71%,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作为分红大户,最近三年分红率均超100%。这意味着,分红的金额超八成都揣进了刘氏三姐弟的腰包。

以2024年为例,富森美派发8.08亿元现金红利,刘氏姐弟独揽约6.4亿元,引发“抽血式分红”质疑。

时间拉长来看,富森美2016年上市时募资10.34亿元,此后未再直接融资。wind数据显示,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68.6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14次,分红总额46.68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达到68.03%。

行业寒冬

房地产下行的多米诺骨牌

家居行业的密集震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房地产深度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家居行业的兴衰始终与房地产周期同频共振,当“住有所居”转向“房住不炒”,家居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数据看,房地产下行的传导效应已全面显现。2024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负增长,新开工面积腰斩,直接导致新房装修需求锐减。与此同时,二手房交易虽部分弥补需求缺口,但流通效率不足难以支撑行业增长。

家居消费作为典型的大宗消费,在居民储蓄倾向上升、消费信心不足的背景下,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依赖线下卖场的企业,本质上是房地产产业链的“二房东”,当上游房企收缩、下游消费者延迟装修,其租金收入必然承压。

行业自身的内卷加剧了生存压力。过去十年,家居卖场经历了野蛮生长,全国卖场面积从2015年的2.5亿平方米扩张至2024年的4.1亿平方米,而同期家居零售总额仅增长58%,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争夺有限客源,企业不得不陷入价格战,靓家居等区域品牌的亏损与此直接相关。更严峻的是,“高库存、低周转”成为行业常态。

家居行业的密集震荡,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当潮水退去,企业更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在行业重构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新坐标。当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运营”,从“产品为王”转向“服务至上”,能够适应变化、坚守价值的企业,终将穿越周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寒冬或许正是一次必要的觉醒——在阵痛之后,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生态。(《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罕见!家居行业董事长们接连留置、立案、跳楼坠亡,背后真相几何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