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景顺长城困局折射公募行业痛点

  来源:商讯杂志

  在当下A股市场呈现回暖态势的大背景下,景顺长城基金却宛如上演了一场精彩却又令人唏嘘的“冰与火之歌”。

  一方面,公司旗下基金的总体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混合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末已然惨遭腰斩。

  曾经荣膺“千亿顶流”的刘彦春所管理的两只明星产品,在四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竟高达357亿元,然而基金公司却从中收取了19.54亿元的管理费。

  这种“基民亏损、基金赚钱”的强烈反差现象,不仅激起了投资者的满腔愤怒,更暴露出公募基金行业长期以来潜藏的结构性问题。

  业绩与规模的双重困境

  2025年二季度数据清晰显示,景顺长城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071.72亿元,较一季度末下降了9.74%,与2021年末相比更是缩水了一半。

  其中,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和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成为了亏损的重灾区。上半年,这两只基金分别亏损10.19亿和4.79亿元。

  若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这两只产品近三年亏损248.12亿元,占据公司非货基总亏损的六成以上。

  更让投资者愤懑难平的是业绩与管理费之间的鲜明对比。近三年,景顺长城旗下非货基累计亏损超过400亿元,然而却收取了90亿元的管理费。

  这种“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致使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严重不对等——无论基金业绩表现如何,管理费都雷打不动。景顺长城2024年实现净利润9.51亿元,是其母公司长城证券旗下最具盈利能力的子公司。这种“基民跌倒,基金吃饱”的现象,正不断消磨着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风格与市场脱节

  观察刘彦春的投资操作,其换手率从过去的50%左右骤然降至不足10%,被基民吐槽为“机器人操作”和“躺平式管理”。

  在4500多只同类基金中,其管理的产品排名基本都在4300名开外,近两年跌幅达17% – 20%。这种低换手率的“佛系”操作与当下市场风格明显脱节,特别是在消费板块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坚持重仓白酒等传统消费股的做法愈发显得不合时宜。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被称为“原则哥”的基金经理鲍无可,虽然坚守价值投资理念且业绩相对稳健(任期回报率374.75%,最大回撤仅11.31%),却也在今年5月选择离职。这位从业15年的老将出走,加上前任董事长李进任期届满离任,使得景顺长城面临着“旧帅辞任、老将出走”的双重人才危机。

  行业困局与转型之痛

  景顺长城所遭遇的困境并非个例,它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整个公募行业潜藏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步提升,过去那种依赖明星基金经理进行“造神”的发展模式已然难以为继。

  相关数据显示,景顺长城已连续三年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严峻态势。

  2024年,其营收为33.73亿元,同比下降11.93%;净利润为9.5亿元,同比下降19.09%。

  这一系列数据宛如振聋发聩的警钟,警示着整个行业必须加快在三个关键方面的转型步伐:其一,改革收费模式,构建与业绩更为紧密挂钩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能够深度绑定

  其二,推动投研体系化建设,降低对单个明星经理的过度依赖,打造更加稳健、多元的投研团队。

  其三,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改变“追涨杀跌”的申赎习惯,树立长期、理性的投资理念。

  对于景顺长城而言,在新任领导层到位之后,如何重构投研体系、重塑投资者信心,将成为决定这家老牌合资基金公司能否成功走出当前发展困局的关键所在。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基金行业终究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

  唯有真正将投资者利益置于首位,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景顺长城的这一典型案例,值得整个行业进行深刻反思。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景顺长城困局折射公募行业痛点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