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坤
银行保险业打响“反内卷”攻坚战。近期,广东、安徽、宁夏、浙江宁波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相继发声,整治“内卷式”竞争,抵制不正当竞争手段,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应从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从“拼价格”向“拼服务”转型,通过挖掘下沉市场潜能、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方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稳健发展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多地抵制“内卷式”竞争
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正在从广东扩展至多地。
广东金融业率先提出“反内卷”,并发布自律公约。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广东金融监管部门近日已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订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推动行业治理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7月末,安徽宣城市银行业协会倡议:坚持合规经营,抵制内卷,严守利率定价底线;聚焦增量市场,优化金融服务质效;强化行业自律,共建合作机制等。
在宁夏,当地银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内卷式”竞争情况座谈会,提出将深化自律机制建设,引导各银行机构严守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共同营造理性、健康、共赢的行业发展生态,着力打造优质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保险业也加入了“反内卷”队伍。今年以来,福建、安徽、河北等多地保险行业协会先后发布公约或行业倡议抵制内卷,抵制恶性价格战、虚假宣传、诋毁同业等行为。比如,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印发《福建省人身保险银保业务自律公约》提出,保险机构应全力防范内卷式竞争,不得开展涉及虚列佣金、恶性竞争、实施账外支出等违规活动。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多地倡议金融“反内卷”,将有助于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让各类机构从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稳健发展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剑指无序价格战
金融业“内卷”直接体现在价格竞争上。近年来,消费贷利率跌破3%、变相贴息揽储、低价争夺客户等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带来了恶性循环。
“大型银行资金成本低,金融供给足。大行业务下沉,利率快速下降,中小银行的市场空间被挤压。”华东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部分中小银行为留下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条件,由此面临经营压力和挑战。
“卷”价格的直接影响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持续下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探至1.43%,降到历史低位。
记者梳理发现,“反内卷”已逐步深入银行业务层面。比如,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叫停房贷“返点”行为;广东银行业协会倡议,应坚持理性定价、严格管理返佣返利,并提出多项倡导性条款和禁止性条款。
在差异化中寻找机会
内卷的根本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而破局的关键在于创新。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业告别“内卷式”竞争存在机会,包括挖掘下沉市场潜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利用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银行业务千头万绪,在反“内卷”的同时做好企业服务。宣城市银行业协会建议,银行应将竞争重心转向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加大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通过差异化服务拓展增量客户,减少对他行存量客户的低效争夺,推动信贷规模健康增长。
一位国有大行上海分行的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破除内卷困境,一是要及时响应,做好服务。作为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让客户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度。二是要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多去企业跑一跑,深入了解客户需求,让客户的金融可得性更高。三是要紧跟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政策导向,抓住业务重点和增量机会。
中小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回归本源,扬长避短,真正迈上“小而美”“小而精”发展之路。“相比国有大行,我们小银行有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市场价值,比如机制灵活和个性化服务,能深入了解和迅速响应当地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名农商行人士告诉记者。
数字化转型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一剂“良方”。“过去是‘人找数据’,现在逐步转变为‘数据找人’。我们业务人员现在可以直接使用零售信贷经营仪表盘,直观感受到数据对业务的影响,让数据不再游离于业务场景之外,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信贷部人士说。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