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将诞生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25日同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
此举意味着蓝箭航天有望成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研发、制造、试验、发射全产业链条,打造航天领域科技综合体,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航天运输服务。
蓝箭航天是我国唯一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具备涵盖关键技术、产品、过程及试验设施的全产业链交付能力,并拥有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
该公司构建了完整的国内航天产业链条,成为继美国SpaceX和蓝色起源之后,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关键技术,并具备相关研制保障能力的民营企业。
作为全国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唯一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蓝箭航天已具备全产业链条交付能力。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蓝箭航天估值达200亿元。
天眼查信息表明,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7轮融资,融资超过70亿。
2024年12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向蓝箭航天注资9亿元,成为其历次融资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投资方。
此前多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碧桂园创投、经纬中国、基石资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湖州赛源政府基金、光速中国、歌斐资产、延福投资等。
商业化进程方面,蓝箭航天于4月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丝绸之路]分论坛现场,与英国Open Cosmos公司、意大利D-Orbit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立方星发射、在轨交付等领域展开合作,合同累计金额超亿元。
最近一次融资发生于2024年12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向蓝箭航天注资9亿元,成为其历次融资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
据悉,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蓝箭航天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测试及生产工作。
火箭动力系统领域开启规模化
2023年7月,蓝箭航天成功实现全球首款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遥二入轨飞行。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朱雀二号成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首款进入量产及商业化应用的液体火箭。
根据规划,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于2023年下半年实施首飞。
该型号为具备一级重复使用能力的大型液氧甲烷火箭,起飞重量约570吨,全箭长度约66米。
2025年4月,蓝箭航天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于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正式下线。
这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在火箭动力系统领域成功实现从单台突破向批量制造的跨越,开启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年6月,朱雀三号已完成一子级动力试车,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
产业及企业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验证阶段
当前,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从试验验证向初步商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于2018年即达29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逾7%。
中国近年来连续将商业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推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业发展奠定制度与物理基础。
作为头部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已完成多轮发射任务的技术积累,并在客户订单获取与市场应用拓展方面取得突破。
其未来盈利模式有望聚焦于运载服务(低轨发射)、特种发动机销售、卫星互联网组网配套等方向。
在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及[星网]计划加快组网的背景下,运载需求的显著增长将为蓝箭提供稳定的中长期市场支撑。
需指出的是,蓝箭航天目前尚未实现持续盈利,商业模式仍处于早期验证阶段。
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客户持续性获取、发射服务的重复成功率、可复用火箭研发进展与成本控制,以及与国家队差异化竞争路径的探索。
结尾:
蓝箭航天冲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既是对其技术路线与产业能力的验证,更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从政策扶持迈向市场自驱的关键转折。
部分资料参考:创业板日报:《200亿!商业航天独角兽启动IPO》,经济导报:《2025全球独角兽榜第418位!蓝箭航天冲刺科创板》,北京科协:《[南箭北星],北京打造商业航天新引擎》,推新知馥:《200亿!民营运载火箭独角兽,蓝箭航天IPO正式启动》,猎云精选:《估值200亿!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要来了》,连界启辰资本:《蓝箭航天:正式启动IPO,或将成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