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眼中的智能体:大模型的“手和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All in Agent(智能体)埋了很多梗,你看All in的首字母是AI”,8月6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开幕式后,360创始人周鸿祎向北京商报记者解读了这次大会的主题,既针对网络安全行业,也针对360自己和企业客户。在他看来,没有什么通用智能体,Manus属于L3推理型智能体,这类工具目前的极限是执行100步复杂任务,可以看作是一个领域专家,未来的趋势是L4多智能体蜂群,可以连续执行1000步。“智能体是大模型的‘手和脚’,可以直接干活,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这段话,周鸿祎不光说给网络安全行业听。

  8月6日,ISC.AI 2025开幕。2024年起,大会的英文简写在ISC的基础上加了AI,2025年开幕当天,AI也贯穿了整场会议,尤其是AI领域的当红应用“智能体”。

  “不要再笼统地谈大模型了,现在通过智能体才能出成果,Agent代表了AI行业的下一个方向”,周鸿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SC.AI 2025的主题“All in Agent”有双重概念,“我们有很多企业客户,他们可以探索将业务用Agent来取代。对于安全同行来说,如果黑客用几千个智能体批量攻击,你还用人来对抗吗?这不现实。对于360,我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打造自己的智能体”。

  8月6日,智能体这个词一直挂在周鸿祎的嘴边。

  “大家感觉大模型还是像玩具一样,在企业里的应用效果并不太好。这主要有两个问题,模型本身推理能力不足、不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周鸿祎坦承,近一年来,模型推理能力显著改善,但独立做事的能力还没有实现,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会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

  也就是说,虽然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但仅有大模型是不够的。AI发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不是生产力工具。

  近一个月,智能体的风头远超大模型,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公司聚焦这一话题密集发声,相关产品也一并登场。

  具体到360,数日前360将旗下纳米AI品牌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8月6日当天,360安全云对应安全、人效、办公三个业务场景推出了安全、管控、企服三大类智能体。与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相比,安全智能体发现威胁数量比人工高3倍,发现威胁速度提升10倍,准确率提升20%;管控智能体事件自动化处置率提升3倍,“帮你看、帮你管、帮你处置”,复盘报告撰写效率提升72倍,资料梳理时间提升13倍。

  既然智能体能力强大,为何不一款产品打天下?周鸿祎隔空给出了答案,“智能体很难通用,因为它需要对某个行业的业务有较深入的理解,才能把活干好。现在这种万能的智能体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至少以现在大模型的能力很难做到”。

  他将智能体的发展路径归纳为四步:L1聊天助手;L2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必须由人类来设置流程;L3推理型智能体,实现AI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像人类制造了一个在某个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员工,但受限于技术框架,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时,仍会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而陷入瓶颈,无法实现多层级思考下的全局优化;L4多智能体蜂群,多个专家智能体可像搭积木一样灵活“拉群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蜂群概念,也就是纳米AI的品牌愿景。

  回到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正逐渐形成颠覆性影响。在周鸿祎看来,当前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安全运营专家稀缺且培养周期长;另一方面,“智能体黑客”的出现使攻防对抗进入“机器对机器”的新阶段——单个黑客可操控上百个智能体黑客,批量发起自动化攻击,加剧网络战风险。

  ISC名誉主席、教授邬贺铨也强调了AI技术与数字安全的配合,在他看来,“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是前两步,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深化国际合作是三、四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周鸿祎眼中的智能体:大模型的“手和脚”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