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泰系掌舵人沈国军:从百货大亨到不良资产处置“操盘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银泰集团以13.37亿元竞得的290亩地块上,一座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TOD城市综合体正在酝酿。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西赣州,银泰系旗下的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瑞京资产”)正以另一种姿态吸引着市场目光——2025年以来,这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已累计在个贷不良资产领域收包超15亿元,延续着其在行业内的大步扩张节奏。

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商业动作,却勾勒出了银泰系掌舵人沈国军的最新战略版图。2025年4月,银泰集团发布的《2024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瑞京资产第三年与银泰商业、银泰基业、银泰置地、银泰投资并列,成为沈国军“银泰系”五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从2018年成立时的商业版图边缘角色,到如今的核心业务支柱,瑞京资产走过了7年时间。这一转变不禁让人发问:这位曾以银泰百货闻名商界的浙商大佬,是否正在完成从百货大亨到个贷不良市场“操盘手”的转型?

作为江西省第二家、赣州市唯一一家地方AMC,瑞京资产近年来在个贷不良资产领域动作频频,成为业内备受关注的“新势力”。

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民营控股、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从股权结构来看,银泰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5%,江西国资旗下的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持股30%,赣州瑞京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7%,剩余15%股份由环球恒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这种 “民营 + 国资” 的模式,为瑞京资产注入了独特“基因”。民营资本带来的灵活性与市场敏锐度,与国有资本提供的资源支持相结合,使瑞京资产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业务开展过程中,既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又能赢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信任与支持。这种独特的“基因”,也成为了瑞京资产在竞争激烈的不良资产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这家成立7年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战成名。当年6月,该公司以19.6亿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捷信消费金融264.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约合0.75 折),这一交易创下了个人贷款批转业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次资产交易纪录,更使其在个人贷款批转业务管理规模上突破300亿元本金,成功跻身行业前三甲。

2024年也是瑞京资产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瑞京资产不断在个贷市场“收包”。在银登中心公告的季度报告中,瑞京资产多次位居前列。截至2024年底,瑞京资产当年新增资产管理规模超320亿元本金,累计收购不良债权822亿元,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828亿元,这也是公司累计收购规模与管理规模首次突破800亿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瑞京资产获得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资格,成为江西省首家、全国第20家获此资质的地方AMC。这一重要资质显著提升了其在资产估值、贷后管理和信用修复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进入2025年,瑞京资产也有着不俗的战绩。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瑞京资产已累计在个贷不良资产领域收包超15亿元,接连将平安银行和捷信消金多个个贷不良包收入囊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个贷不良资产市场的地位。

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沈国军的金融背景也为瑞京资产的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这位中南财经大学高材生拥有11年建设银行工作经历,2010年又通过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网商银行(目前持股19.48%),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使其对不良资产处置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瑞京资产的快速崛起,与其实际控制人沈国军的战略转型密不可分。这位57岁的商业大佬,正在经历其职业生涯的第三次重大转型。

梳理沈国军的商业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三次关键转型节点:时间回溯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时任建行干部的沈国军毅然下海,抄底香港烂尾楼意外创立银泰百货,开启第一次转型;2013年,其以16亿元入股菜鸟网络,完成从传统零售向新零售的第二次跨越;而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转型,则是从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管理的战略转移,这一转型尤其体现在其对瑞京资产的重点布局上。

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沈国军展现出独特的”资本加减法”智慧。沈国军在2000年就着手资本市场布局,巅峰时期,银泰系手握银泰商业、银泰黄金、京投发展三家上市公司后,并战略入股百大集团、武商集团、南都物业等多家上市公司,构建起横跨零售、地产、矿业等多个领域的商业版图,集团总资产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

然而转折出现在2020年后,沈国军开始实施战略性收缩。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其减持南都物业,2022年以130亿元对价将银泰黄金控股权转让给山东黄金,2023年又清仓汤姆猫实现套现6.8亿元。经过这一系列资本运作,沈国军旗下已无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

对于这种战略调整,沈国军有着自己的思路。他在2018年接受专访时谈及“企业并购”话题时就表示:“将业务逐步集中到主业,跟主业相关的都留下来了,不相关的我们就舍弃了,有些卖掉了。”

这番表态揭示出其经营哲学的核心:“我一直说,生意核心两个字就是‘买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去,买卖就是一个生意,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什么东西都拿在手上不是生意,你又不是仓库。”

尽管规模扩张迅猛,瑞京资产的盈利表现却难言乐观。

据大股东赣州发展投资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瑞京资产净利润分别为0.94亿元、1.45亿元和0.6亿元,呈现”规模增、利润降”的背离走势。2024年在资产总额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24%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同比下滑58%,创三年新低。

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业的普遍痛点:首先,回收周期长是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一大难题。曾有从事个贷不良处置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以0.7折的价格入手的不良资产包,也需要6、7年时间才能回本”,这导致资金占用成本高企。

其次,高处置成本也不容忽视。单个资产包往往涉及数千甚至上万个借款人,个贷案件数量庞大,司法催收、债务和解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此外,不良资产包往往面临回收率不稳定的问题,受经济环境影响大,且随着时间推移,回收难度通常会增加。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比喻的那样,处理个贷不良就像“沙里淘金”。

与此同时,不良处置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从蓝海转向红海。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国家队玩家”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上银登中心公布的批量个人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方榜单,这是国家级资产管理公司首次亮相该榜单。这一变化无疑为市场竞争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使得本已激烈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

面对盈利压力,瑞京资产正尝试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找突破口。2025年初,瑞京资产就接入了DeepSeek模型,落地了不良资产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优化催收策略。瑞京资产总经理刘骞也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司将以“聚力、整合、转型”为关键词,全面加强公司管理,大力推进存量项目处置工作,探索业务增长新路径。

尽管挑战重重,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规模达2862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个人业务成交规模为1583.5亿元。业内预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未来三年个贷不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在这个价值万亿的新兴战场上,低调的商业大佬沈国军或许正在筹谋新的战略布局,这位有”资本猎手”之称的商业领袖能否再次续写传奇,市场正拭目以待。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银泰系掌舵人沈国军:从百货大亨到不良资产处置“操盘手"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