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铁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音乐,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语言与地域的界限,直抵人心。一首《我的中国心》曾风靡全国,“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歌词,如同一股炽热的情感洪流,点燃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热情,展现出音乐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方面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以演唱会为核心的演艺节目正成为贴近群众、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关键载体。从 “一票难求” 的演出市场到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新兴旅行方式,演旅融合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正加速重构文旅产业格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引擎。积极稳妥发展以演唱会为主体的演艺经济和票根经济,对于增进国家凝聚力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我国演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众多演唱会开票即售罄,场场爆满,不仅带动了场馆租赁、票务销售、演出设备供应等直接产业的繁荣,还极大地拉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周边产业的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 796.29 亿元,同比增长 7.61%,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 60% 以上。“以演促旅”成为新潮流,文化演艺已然成为旅行的核心吸引物,城市间也因演出资源的差异形成了竞争态势:大城市凭借丰富的明星资源和优质演出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小城市则依托自身特色文化打造独具魅力的演出活动。
演旅融合蓬勃发展,背后有着深刻的驱动因素。从消费者层面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愿意为高品质的文化消费买单。演出不仅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偶像魅力、沉浸于音乐艺术氛围,更满足了人们对新鲜感、体验感和情感共鸣的追求。许多优秀歌曲、精彩剧目承载着人们特定的记忆和情感,如刀郎的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质朴的歌词,唤起了不同年龄段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精彩演出的现场体验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社交话题和分享素材。从技术发展层面来看,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演旅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可能,观众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提前“预览”演出场地和舞台效果,人工智能则能根据观众的历史观演数据,精准推荐符合个人喜好的演出。
从政府层面来看,各地敏锐捕捉到演旅融合对于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纷纷将演艺、体育赛事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催热票根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场地租赁优惠、宣传推广、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积极引进优质演出赛事资源;结合挖掘当地独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演出产品,如张艺谋团队的“印象”系列、西安《长恨歌》实景演出、敦煌《丝路花雨》等,均成为我国沉浸式旅游演艺发展的里程碑和代表性旅游文化符号。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枢纽与演出场地之间的连接,优化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更为人们短时跨区域观看演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在演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供需矛盾突出,热门演出 “一票难求”,本质上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其二,票价体系不合理,过高的票价削弱了演出市场的普惠性;其三,区域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演出资源丰富,而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演出机会较少;其四,技术创新带来双刃剑效应,线上演唱会虽突破空间限制,但虚拟体验与现场演出的沉浸感差异明显,折射出技术替代与人文关怀的深层矛盾。
为推动演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抓住当下机遇,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政策扶持方面,各地政府正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和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流程,安全可控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严格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众观演出行体验,实现城市与粉丝的“双向奔赴”,为演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供需调节上,通过增加热门演出场次,实施“弹性场次” 机制,在周末、假期等加开午场、夜场演出;引入国外优秀明星及演出项目,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展演出场地类型和演艺形式,利用城市“微空间”举办多元演出;借助 5G、VR/AR 等新兴技术,开展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的音乐会,创新演出形式,扩大普惠型演艺资源。
针对票价问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降低演出成本,推行“实名制 + 人脸识别 + 电子票”购票模式,防控“黄牛”倒票,维护票务市场秩序。促进演出市场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演出团队走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提升当地文化服务水平。
规范演艺市场,弘扬正确价值观同样关键。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明星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作品创作和演出中,融入红色经典、民族特色音乐作品,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传递正能量,用艺术的力量引导粉丝和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部门也应依法处理存在不良行为的明星,重构明星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加强对演艺行业的监管,确保行业风气积极健康。此外,还需加强对粉丝群体的教育引导,管控不良追星行为,完善粉丝行为准则,打击饭圈不良现象,鼓励理性追星,推动网络社群健康发展。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演艺经济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应牢牢抓住政策扶持与创新驱动的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演艺经济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力引擎。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面协同努力,不断提升演旅融合的质量和水平,让演旅融合成为点亮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文体消费升级的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