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业内传出消息,内地家居行业巨头——居然智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85.SZ)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坠楼身亡。随后多名同行证实了这一消息。该公司相关人士则对媒体表示,已向深交所进行报备,公司会尽快发公告,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
此时,距汪林朋被相关部门解除留置措施仅仅过去了4天。
今年4月18日,居然智家突然发布公告:董事长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有传闻称,事件导火索可能是居然智家借壳武汉中商百货上市一事。虽然当时居然智家强调公司 “经营正常”,但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汪林朋的命运在其后的3个多月中始终牵动着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
7月23日,居然智家公告称,地方监委已解除对汪林朋的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措施,汪林朋已回到工作岗位正常履职。当时还有见过他的朋友形容他“人瘦了好几圈”。人们都以为,随着汪林朋的回归,这场因留置而引起的风波即将归于平静。
然而短短4日,这位身家125亿的内地富豪,就以如此令人扼腕的方式告别了他倾力打造的商业王国,留下了诸多谜团和一片叹息,其家族的命运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截至今日收盘,居然智家股价报2.94元,跌幅达6.96%,市值为183.08亿元。
汪林朋的57年命运交响曲:从国家部委官员到上市公司董事长
汪林朋,1968年生于湖北黄冈罗田县,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北京大学国际EMBA,2018年秋入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其职业生涯的起点始于体制内:1990年,他进入国家商业部(后合并入商务部)财会司,任主任科员。1993年,调入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任财务部副经理。1995年2月起,历任全国华联商厦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然而,1999年的一次身份转换,将他抛入市场经济的漩涡。这个时点,他接管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居然之家(其时名为北京居然装饰城),一家深陷巨额债务、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2001年,国企改制盛行,汪林朋大胆将这家濒危的国企私有化改制收购,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8.99%。在此后的行业“黄金时代”,居然之家以“先行赔付”、“无理由退换”等理念,颠覆了传统家具市场的规则。
2015年,汪林朋通过其亲属控制的中天基业,以“左手资金拆借,右手股权整合”的方式,收购其他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权,一举成为居然之家的实控人。随后,汪林朋剥离家居板块,成立了居然新零售,并引入阿里巴巴、泰康等130亿元战略投资。截至2017年底,居然之家在全国拥有223家门店,销售额超过600亿元。截至2018年12月,由居然新零售经营管理的“居然之家”门店则达到284家。
2019年12月,在汪林朋的大力推动下,居然之家(即现在的居然智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正式登陆A股市场。汪林朋也迎来人生高光时刻,跻身百亿富豪俱乐部。
当时,武汉中商市值仅为15亿元,以6.18元/股发行57.69亿股,作价356.50亿元收购居然之家。交易完成后,武汉中商的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从43%降至1.7%,而汪林朋合计持有公司61.93%股权,公司实控人由武汉市国资委变为汪林朋。这一交易曾被业内视为商业史上离奇的“蛇吞象”案例之一,也被一些人质疑“国企股份稀释过快”。
2023年,家居行业另一龙头红星美凯龙前实际控制方陷入财务困境,居然之家在营收上超越对手,登顶行业第一宝座。2024年12月,公司名称由居然之家变更为居然智家,汪林朋宣布全面拥抱AI,其发表的多次演讲也都与人工智能对家居行业的重塑有关。此外,他积极推动直播业务,并搞起了行业系列访谈,风头无两。据说,被留置的那天,他还在一个行业论坛上畅谈五年千亿智能家居计划,并与朋友们玩掼蛋。
26年的耕耘经历,让汪林朋成为家居行业内的标杆人物。2007年,汪林朋获得中国家具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奖。2015年,获“大雁奖”中国家居产业十大领袖人物。2017年7月29日,汪林朋担任北京湖北企业商会会长。2021年4月,汪林朋当选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首任轮值会长。2025年3月,汪林朋以125亿元的身家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
业绩疑云:公司净利连续4年下滑 可分配利润90%用于分红
与汪林朋这两年的高调布局、居然智家在AI领域的大步快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业绩的下滑。
2021-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0.71亿元、129.83亿元、135.12亿元,129.66亿元,同比变动44.88%、-0.69%、4.08%、-4.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03亿元、16.48亿元、13亿元、7.69亿元,同比变动69.76%、-28.44%、-21.10%、-40.83%。
然而,2020-2023年,居然智家实际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的比重均超过了90%。
对于业绩变动,居然智家解释称,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波动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影响,家居建材市场存量竞争加剧,商户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公司作为家居建材头部企业,为支持商户持续经营,给予优质商户部分租金及管理费减免等,导致租赁及管理业务收入出现阶段性下滑。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账上现金仅有20.82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合计约47亿元。
2024年1月,汪林朋曾引入战略投资,将10%的公司股份转让给北京国资委控股的金隅集团,总价22.42亿元。但进入上市公司账目的资金很有限,约21亿由他个人直接套现。
一直以来,汪林朋都是备受各方争议的角色。有人认为他是带领居然智家发展壮大的“行业教父”,也有人质疑他善用财技,将上市公司“掏空”。随着汪林朋的离世,居然智家的前景更显迷雾重重。
家装行业唱悲歌:在时代的大山面前,巨头一个接一个倒下
不仅仅是居然智家,汪林朋身后的行业画卷早已充满了灰暗色调。内地的家居、装修行业曾在城市化狂飙中欣欣向荣,如今却是另一幅萧瑟的寒冬模样。
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曾以连锁“Mall模式”傲视江湖,在2018年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达364家。然而2023年,红星美凯龙黯然易主,被厦门国企建发股份以62.86亿元收购控制权,车建新时代落幕。2025年5月14日,车建新因接受调查被留置,至今未归。
2025年6月,西子电梯董事长刘文超在杭州坠亡。7月24日,立足于西南区域、年利润7亿元的富森美家居传来消息,创始人刘兵被留置。
曾经的全球家居业航母英国百安居(B&Q),自2024年起接连关闭了中国门店;拥有27年历史、被称为“国内家装第一股”的东易日盛,在2024年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上千家庭装修停滞,其总部大楼也于2025年初被拍卖;2025年6月,由4位清华学霸创立的知名家装公司住范儿暴雷,装修工地成为烂尾现场;贝壳旗下的圣都装饰,宣布不再承接新业务,并在不少城市闭店;字节跳动旗下运营仅14个月的住好家,早在2024年初便已停止签单……
就在本月,坐拥百家直营门店、年营收曾超过20亿的华南地区整装品牌企业“靓家居”突然宣布因资不抵债而停止经营,更有消息称该公司创始人曾育周已于2025年7月17日凌晨坠亡。因较早提出“整装全包”模式(如今已成为行业主流),曾育周被誉为“整装校长”,他还曾是多家知名建材品牌的广州总代理。
数据证实了行业的整体颓势:2023年全国家具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2.7%。而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已回到2006年的水平,相较于2021年的顶峰,缩水了70%。当房地产这辆高速列车熄火时,依附其上的家居产业也随之崩塌,昔日巨头们都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过,举步维艰。
一切,真的变了。
未雨绸缪:“常在河边走”的企业家们,怎么不备好“隔离靴”?
接连发生在企业家身上的不测,也再次引发外界对内地富豪个人财产安全与公司经营风险之间防火墙薄弱的忧思:
不少内地富豪习惯将公司视为私库,个人财产和企业资产边界模糊(即资产混同)。当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个人资产也极容易随之蒸发,家族命运更是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香港富豪家族成熟的风险防火墙方案。在企业万一出现危机时,可以维持家庭生活品质,成为法律隔离盾。
遗憾的是,内地企业家普遍缺乏对跨境资产配置专业工具的深度认知与规划。许多人对离岸信托、保险的复杂性望而却步,未能及时搭建起风险屏障。当“创一代”面临至暗时刻,这种资产规划上的空白,可能直接导致整个家族的阶层滑落。这样的悲剧,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大环境里,企业经营殊为不易,财富的守护更需要远见和实际行动。如果没有穿透迷雾、识别风险的洞察与智慧,富只能是一时,可能都过不了二代……
教训往往掺着血和泪。总有人不信,所以总有教训不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