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狂飙,苹果特斯拉“失速”,美股科技巨头为何走向分化?

  来源:华尔街见闻

  瑞银认为,当前科技巨头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在AI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背景下,能否维持强劲的资本收益率。市场正从对科技巨头的集体乐观转向基于基本面的差异化定价。那些能够在AI投资浪潮中保持强劲资本收益率、同时增长预期相对保守的公司,可能提供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美股科技巨头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分化。

  2025年以来,美股科技八巨头(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博通、特斯拉)股价表现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英伟达、博通、微软、Meta跑赢标普500指数,而苹果、特斯拉、谷歌和亚马逊则明显落后。

  瑞银认为,这一分化背后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公司AI投资回报预期的重新评估。目前的关键在于识别哪些公司能在AI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同时保持强劲的资本收益率。

  AI投资的双刃剑效应

  瑞银表示,市场分化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各公司基本面预期的显著差异。

  从6个月CFROI(现金流投资回报率)修正数据可以看出,博通获得了最积极的盈利预期修正,而特斯拉和苹果则面临负面修正。谷歌、Meta、微软和英伟达的CFROI修正相对平稳,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期相对稳定。亚马逊的修正略微为负,反映了市场对其云计算业务竞争加剧的担忧。

  这些细微的修正体现了当前市场对科技公司基本面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直接影响了股价表现。

  瑞银认为,当前科技巨头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在AI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背景下,能否维持强劲的资本收益率。从2025年公司利润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增长因素仍是主要推动力。

  分析师表示,市场正在从对科技巨头的集体乐观转向基于基本面的差异化定价,投资策略的重点应从此前的“广泛布局科技股”转向“精选个股”。那些能够在AI投资浪潮中保持强劲资本收益率、同时增长预期相对保守的公司,可能提供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估值水平回归理性

  就整体而言,美股科技八巨头估值正在回归理性。

  根据瑞银市场隐含收益率(MIY)分析,科技八巨头相比过去五年已处于相对便宜的估值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相对美股整体市场的历史估值溢价近期已明显收窄。

  从2020年7月到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科技八巨头的MIY从历史高位逐步回落,目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相对估值溢价的收窄表明,市场对这些公司的预期已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简单地给予“成长性溢价”。

  分析师认为,这一估值重新校准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场时机。特别是对于那些基本面依然强劲、但股价表现相对落后的公司。

  科技八巨头作为整体仍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盈利能力。该群体预计CFROI将保持在20%以上,同时实现15%的资产增长率,推动经济利润持续增长。

  分析师表示,从历史趋势看,这些公司通过提高利润率成功抵消了资产周转率的下降。

  2015年至2024年期间,该群体的营业利润率从约25%提升至超过40%,而资产周转率则从0.6倍降至0.4倍左右。这一变化反映了商业模式向更高利润率业务的转型。

  科技八巨头的经济利润占美股市场总经济利润的比重超过30%,为其市值占比提供了基本面支撑。预计2025年该群体经济利润将达到约6000亿美元,其中英伟达、微软、Meta和苹果是主要贡献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onews官方支持 » 英伟达狂飙,苹果特斯拉“失速”,美股科技巨头为何走向分化?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