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世汽车讯 日本的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明确指出,美国对汽车征收25%的关税是日本所无法接受的。在周四前往华盛顿参加与美国的第七轮贸易谈判之前,赤泽亮正面对记者表达了相关看法。他提到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本土的汽车产量相当可观,每年能达到约330万辆,这个数字和日本出口到美国的137万辆汽车相比,差距非常大。而且,日本的汽车企业对美国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些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多达230万个就业岗位。从这些数据来看,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的发展态势良好,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美国若对日本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无疑会对双方的汽车产业以及经济关系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盖世汽车讯 保时捷首席设计师迈克尔・毛尔在接受访问时表明,保时捷未来车型阵容会涵盖CarPlay Ultra功能,不过具体的时间与细节还未公布。回顾过往,苹果于2022年宣布CarPlay Ultra的存在,次年12月保时捷就展示了其实际应用设计,然而到现在关于此功能进一步推进的消息寥寥无几。目前,CarPlay Ultra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阿斯顿・马丁豪华车型上开放。苹果表示在未来一年,现代、起亚和捷尼赛思等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筹备提供该功能。CarPlay Ultra意味着车辆与智能手机深度融合,它集成了车辆仪表盘和系统,还包括收音机、气候控制应用与小工具等。其界面会根据车型和制造商标识定制,驾驶员可调整颜色方案,连接的iPhone提供应用程序数据,车辆提供驾驶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汽车制造商都打算引入CarPlay Ultra。像奔驰、奥迪、宝马、沃尔沃、Polestar和雷诺就明确表示不会采用,其中Polestar态度较模糊,之前说期待引入下一代CarPlay,但有报道称其可能不提供该功能。

盖世汽车讯 南非汽车行业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南非制造业产出的重要部分,汽车业占制造业总产值超20%,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然而当下,它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薪资方面,最大工会组织要求汽车企业在谈未来三年薪资前给工人加薪10%,虽然这一要求在其多个谈判周期里算低的初始要价,但企业面临多种挑战,BDO南非合伙人指出10%的加薪幅度加上其他因素会影响企业经营。而工会认为要求与通胀挂钩的加薪不现实,因为成员在艰难求生。同时,该行业面临多种外部挑战。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如中东冲突扩大化、美国提高关税等。南非可能被排除在美非贸易协定之外,关键出口市场向电动汽车转型,平价进口商品冲击市场。并且南非汽车出口受全球贸易战影响,美国加征关税后,南非对北美的汽车出口量第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南非低迷经济使新车市场变化,消费者倾向进口车。为应对挑战,汽车行业参与者要求政府提前审查生产激励计划和总体规划,行业也在制定解决方案,有经济学家敦促政府出台政策促进本土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等,本土制造商可生产经济型车辆出口非洲获益。避免薪资谈判僵局和工人罢工对汽车行业生存至关重要。

盖世汽车讯 Stellantis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正考虑多种选项整顿旗下14个品牌的产品线,其中包括出售玛莎拉蒂。关于玛莎拉蒂未来的讨论在新CEO上任前就已开始。集团曾聘请麦肯锡分析玛莎拉蒂和阿尔法·罗密欧的相关影响并评估战略,尽管表示完全致力于这两个品牌,但消息人士称麦肯锡评估的选项包括剥离玛莎拉蒂。Stellantis内部对玛莎拉蒂的未来意见不统一。部分成员因资源和能力问题考虑出售,部分成员则担心出售影响声誉。玛莎拉蒂此时面临审查,它正应对诸多挑战,如中国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美国高额进口关税影响等。而且其业绩一直不好,销量下降,运营亏损,产品阵容也缺乏吸引力。业内人士认为,Stellantis的困境反映了汽车行业在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深层问题。维持14个品牌不再可持续,精简品牌组合有助于集中资源提升盈利。玛莎拉蒂备受关注是对Stellantis品牌组合优化的再审视,其问题根本在于运营能力缺失。这一情况也预示着行业重组趋势,未来企业需依靠高效资源配置等才能生存。

盖世汽车讯 大众汽车在车型更新方面有着一系列的计划。据外媒报道,大众ID.4即将迎来第二次大改款。其外观会和即将推出的ID.2趋于一致,内饰方面会重新设置实体按键与旋钮。大众技术开发负责人表示,ID.3将率先采用ID.2all概念车的全新设计语言,从而更具ID.2家族的特色,并且车身姿态会更低矮、紧凑。新款的ID.3和ID.4还会换装新的中控台与用户界面,物理按钮和旋钮将回归,这是对之前依赖触控操作和滑动条设计的取代。改款ID.3预计在明年第二季度发布,ID.4则会在2026年稍晚时候亮相。大众希望借助更新优化来改变首批基于MEB平台车型在质量、软件体验和操作设计方面存在的争议。此外,大众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设计策略,欧洲与美国车型共享设计语言,中国市场产品采用独立风格。在ID.3和ID.4换代之前,大众9月的慕尼黑车展还会展示一款全新车型ID.2X,这是ID.2的衍生版本,预计2027年推出。

盖世汽车讯 特斯拉在汽车领域有着诸多规划。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本计划于2025年在欧洲市场推出。然而,据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透露,欧洲的管理机构没有为该功能的推进提供机会。他指责监管程序剥夺了欧洲民众享受更安全出行技术的权利,并且欧盟及个别成员国监管机构审批进度迟缓,使得FSD系统上市时间不断延后。目前特斯拉仍在等待荷兰政府及欧盟监管机构的审批许可,虽然有一定进展,但部分审批机构动作依旧缓慢。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美国的无人驾驶业务有新进展。特斯拉正在为推出完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平台做准备,该平台即将在未来几天推出,初期面向少数人,公众搭乘服务暂定于6月22日开始。任何人都可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通过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叫到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特斯拉此前暗示Robotaxi即将面世,目前业务先在奥斯汀开展,后续会扩大范围,并且奥斯汀市已证实特斯拉获得运营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证,其在加利福尼亚州也申请了类似许可证,之后很可能将业务扩展到该地。

盖世汽车讯 近日,外媒报道加州为首的11个州提起诉讼。原告包括纽约、新泽西等州,被告是特朗普、美国环境保护署及其署长。他们要求法官判定特朗普废除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发的豁免权的行为对各州排放规则无效。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诉讼文件指出联邦政府执行了非法策略废止加州环保法规。特朗普签署决议禁止加州执行电动汽车销售强制令和柴油发动机排放规定,包括加州2035年前停售纯燃油车计划,他称拯救了美国汽车业。加州州长回应这是对加州的攻击,破坏清洁空气且削弱美国全球竞争力。美国环境保护署称诉讼缺乏法律依据,其发言人表示这是加州政府情绪化宣泄。今年3月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曾表示国会审查法案无权废除豁免权,但参议院共和党人仍推进废除程序。拜登政府时期豁免权允许加州规定2035年新售车辆比例情况。特朗普还废除了美国环境保护署对加州重型卡车相关计划的批准等。此外,美国众议院5月通过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等,参议院提案计划取消未达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处罚。汽车创新联盟对特朗普签署决议表示赞赏,其首席执行官称特朗普的行为支持了消费者选择等。

盖世汽车讯 德国汽车工业正遭遇诸多难题。首先,美国加征进口汽车关税让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今年4月遭受约5亿欧元损失,这致使不少车企考虑将部分生产转至美国,像奥迪就计划在美国建第一家工厂,不过劳动力成本也是车企考虑生产转移的因素。德国本土劳动力成本极高,每辆车平均劳动力成本达3300美元,相比美国的1340美元、摩洛哥的106美元差距明显。德国财政部打算修改税收法规,2025年7月到2027年12月期间,德国公司购买纯电动汽车用于商业用途,可在购买当年从税款中扣除75%成本。另外,全球一些大型车企高管对中国稀土磁体短缺表示担忧,稀土磁体对汽车零部件生产至关重要,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0%以上稀土磁体加工能力且实施新出口限制,要求公司出口前获得许可。这些情况都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盖世汽车讯 沃尔沃汽车公司于美国发布召回通知,涉及众多车型的动能回收系统问题,召回编号为25V392000,像S60、V60等2020 - 2026年生产的车型均在列。沃尔沃表示部分车辆使用特定软件版本(3.5.14)时,可能有制动控制模块故障,致使制动功能丧失。其在声明中指出,该故障是在车辆至少滑行下坡1分40秒后才会触发,这种情况在多数道路状况下很少见,多在山区或者长距离下坡的高速路才可能出现。但一旦发生,后果相当严重,踩制动踏板可能会让制动功能完全失效。沃尔沃此次召回未给出详细事件时间线报告,公众不清楚问题发现过程和应对措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其提供,但目前尚未公布。沃尔沃打算用软件更新来解决,通过OTA推送给兼容车型,车主也可在经销商处安装。沃尔沃发言人提醒未安装修复软件的车主,驾驶时别选“B”模式或单踏板驾驶模式,且沃尔沃计划8月6日前通知所有车主,经销商也已了解情况。

盖世汽车讯 日经网消息,日本财务省数据表明,5月日本运往美国的汽车出口价格同比下降超20%。这或许是汽车制造商自行消化特朗普关税影响以稳定市场价格所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在5月为1.51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1%。汽车出口额下降24.7%,出口量下滑3.9%,是五个月来首次下降,出口量降幅小于出口额降幅,计算可得每辆汽车平均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1.7%。并且日本出口至美国的汽车价格已连续三个月加速下降。汇率虽对5月出口单价有一定影响,但官员表示影响不止于此。日本银行相关指数也显示出同样趋势,以日元计价和合同货币计算的价格都下降且跌幅较4月扩大。美国加征关税后,有像丰田这样计划维持美国市场价格、出口产量的企业,也有斯巴鲁这样提高价格的企业。降低出口价格影响企业利润,转嫁给消费者会损害竞争力。日本企业经济预测调查显示,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业商业信心指数大幅下降,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型汽车制造商商业环境将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