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逐步健全、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格局正快速变革,向着规范、专业、规模化发展,整体形势不错。不过发展中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回收乱象、梯次利用受限、再生经济性不稳定等。那么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怎样突破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支持的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对行业现状、挑战及解决办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之相伴,我国动力电池开始大规模退役。我国已初步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已建成约1.5万个回收服务网点。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搭建了政策框架,部分地方也有奖励支持机制,技术上我国的回收体系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像蔚来就构建了闭环回收能力。
然而行业挑战依然存在。行业存在“小、散、乱”局面,准入门槛低,监管困难;回收渠道和市场存在问题,正规企业面临无电池可收的情况;梯次利用应用要求趋严,面临诸多限制。此外,海外布局也存在黑粉进口等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和企业代表从多方面提出建议。政策监管上要加强跨部门执法,完善溯源体系;梯次利用要严格把控质量。技术创新方面要细化相关标准,加大环节投入等。市场渠道方面要根据不同车型制定回收路线,针对不同所有权类型建立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