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产业逻辑。2023年神龙汽车降价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价格战浪潮。这并非简单的促销,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从现状与特征看,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新车市场零售损失巨大,折扣率创新高,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产能利用率波动剧烈。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价格战有其特殊性,国际上汽车价格变化不大且巨头研发投入增长,而中国在这方面表现较弱,这反映出中国价格战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值得反思。
价格战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整车厂陷入恶性循环,消费者面临隐性成本,供应商压力巨大,其负面影响还向上游传导。
这场价格战本质上是恶性竞争,是无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表现为资源消耗却不创造新价值、企业牺牲长期发展、行业整体利益受损等。特斯拉的降价基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与国内车企单纯的价格战有本质区别。
要破局,国际品牌的战略调整有一定启示。同时可从六个方面努力:重构研发价值体系、强化供应链创新生态关系、重塑行业生态和用户体验、数字化能力重构营销价值链、有效应对复杂场景无序化、聚焦双轮驱动的营销体系新基建。
价格战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方向。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取得诸多成就不易,全链条协同努力,在政府监管和政策引导下,构建持续竞争力,才能实现汽车强国梦。